时间:2023-09-28 09:30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陈伟浩整理
李建平
李建平表示,康恒环境的焚烧炉技术也是从引进国外技术开始的,2008年,康恒环境和日立造船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日立造船-Von Roll机械炉排焚烧技术,并根据国内垃圾特点进行了国产化创新改进,实现了垃圾焚烧设备的国产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垃圾焚烧行业的一次重要突破,同时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康恒的炉排设备市场占有率位列行业第一。
炉排作为垃圾焚烧的核心设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解决了行业的卡脖子问题,其它配套设备基本都能在国内配套生产,整个焚烧厂的效能提升和可靠性提升还需全厂系统设备的进一步提升。康恒在提升炉排设备制造质量的同时,对焚烧厂余热锅炉的设计及热力系统优化投入大量精力,目前已在康恒三河项目实现了全厂发电效率超过31%,康恒三河项目采用1000吨/天大炉排,余热锅炉参数提高到13.5MPa、450℃,回热系统进行了热力系统优化(给水温度提高到150℃、空预器采用多级梯度加热、低加数量增加为两级),汽机采用炉外蒸汽再热系统。在保证炉排设备高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系统设备技术提升来解决系统的高效率提升。
不过,相对于炉排炉的“前世”与“今生”,李建平更看重于“来世(未来)”,目前康恒环境正在三河项目中探索AI的控制,他认为智能化焚烧是炉排炉未来发展的方向,炉排设备的“来世”应该是从控制上、性能指标上去做一个提升,构建一个完整的智能控制体系。
同时李建平认为,炉排炉作为垃圾焚烧的核心设备,不应成为未来发展的唯一发力点,而应关注整个装备体系的全面升级。可能之后的出口的不仅仅只是出口炉排炉,还包括设计技术,甚至附带一个完整的智能焚烧体系,这样才能让企业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绿色动力:应用数字化技术自主研发垃圾焚烧设备,技术成熟、稳定、可靠,具备国内先进水平
景浩
景浩表示,绿色动力是中国最早引进国际先进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并进行国产化改造、升级和再开发的固废处理专业企业之一。绿色动力先后自主研发了“三驱动”及“多驱动”两代逆推式机械炉排炉技术,获得了二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境科技二等奖、2022年度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行业奖项。以上两种炉排技术是在借鉴国外先进逆推炉排的基础上完全自主研发的,更能适应中国垃圾没有分类,渣土多、灰份大、水分高、成分复杂、热值低等特点。
目前绿色动力的逆推式炉排炉核心技术已实现了系列化,已经拥有日处理能力150~1000吨系列化垃圾焚烧炉设计能力和应用业绩。除非政府指定,绿色动力主要项目均采用自主研发的垃圾焚烧炉技术。
绿色动力自主研发的“多驱动逆推式”炉型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有利于处理规模的系列化和运行维护便利,并在国内率先采用三维设计,优化炉排结构并保证设计的正确性;与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采用CFD流体动力学和低氮燃烧技术优化焚烧炉设计,确定更合理炉膛机构、空气过量系数、一次风量和二次风量配比等设计参数,具有结构紧凑、燃烧充分、换热效率高、有害物排放低和维护便利等特点,成本不到同类规模进口焚烧炉的百分之三十;此外,绿色动力多驱动逆推式焚烧炉还应用公司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二噁英在线预警及智能控制技术,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垃圾焚烧全过程二恶英产生因子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判断趋势,并可进行智能控制,可以有效防止二噁英超标的环保风险。绿色动力多驱动焚烧炉技术设备已经应用三十多个垃圾焚烧项目,最长运行时间已有十五年,非常成熟、稳定、可靠,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价格优势,已获得市场的充分检验和认可,完全具备市场化对外提供服务的条件。
三峰环境:业内的“黄埔军校”
胡正定
胡正定介绍,三峰环境与炉排炉的故事,源自于1998年在德国慕尼黑环保展上的一次邂逅。之后,面对国内众多环保细分领域,三峰环境坚定地选择了固废处理,并于2000年,率先引进了德国马丁SITY2000全套技术,包括焚烧炉、余热锅炉、烟气净化系统和相应的控制系统。
2005年,三峰环境投资建设了中国第一个使用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实现国产化的示范工厂——重庆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也被誉为行业内的“黄埔军校”,该项目投资比同类采用进口设备的工厂节省一半,示范项目的建成对整个中国垃圾发电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同时对三峰环境起步也是重要的支撑。
2007年三峰环境主编了国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2011年国家环保部批准三峰环境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垃圾焚烧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这是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环保部唯一的工程技术中心。
三峰环境在国内发展的同时,也走向了国际市场,并把技术应用到美国、印度、非洲、泰国等国家。目前,三峰环境在全球有233个项目,近400台焚烧线的应用案例。
中国天楹:找准差距 补齐短板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