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绿谷丨环保“走出去”:旧主题的新情节

时间:2022-05-05 09:54

来源:绿谷工作室

作者:绿茵陈

  曾经外国公司在中国环保市场上很是光鲜,不光是威立雅、苏伊士这样的巨头,还有很多供应技术、工艺、设备产品的公司,在国人心中都代表着权威、专业,是很多人心目中美好的彼岸,是将来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然而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环保外企已经褪去光芒走下神坛,失去了往日的鄙视链顶端位置。

  这一切到底是如何悄然发生的呢?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几乎所有产业都属于百废待兴,在发展的绝对水平上都属于刚刚起步,环保行业更是如此,甚至还要落后更多。而此时外企已经经历过上百年市场经济体系,因此几乎在任何行业都意味着先进生产力。比如威立雅、苏伊士进入中国时,都已经有了一百年以上的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这些外国环保公司,不管是投资类、运营类、咨询类还是技术产品类,他们在理念、体系和技术上都值得学习,从它们那里,的确能学到先进的理念、技能、技术和管理水平。

  今天环境产业里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

  第一,本土的环境人和环境公司逐渐崛起了。中国巨大的环保市场孕育了他们,他们的确更懂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此时外国环保公司的吸引力在某种意义上就被削弱了。

  第二,中国的经济、社会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最根本的,不言自明的力量。外企的技能并没有变差,甚至可能变得更厉害了,但他们的重要性就被削减了。外企当年的崛起和今天地位的下降其实是中国经济变迁的一个缩影。

  在国内巨大市场的大背景下,本土环保企业的创造力得到有效释放,在某些方面已经赶上并超越外企了,最典型的莫过于膜相关企业,包括膜材料制造、膜应用,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是跟进者的角色。

  当然,并非所有的环保外企都在失去吸引力,和一些金字塔尖的外企相比,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但正如E20环境平台傅涛董事长在《听涛》节目中所表示的意思,在环境系统服务方面,中国企业走在了前面。

  他说:我们的环境设施的建设是滞后于发达国家的。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高峰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真正的高峰其实是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在城市真正发展了,经济发展了,环境问题突出了,开始治理。所以,外国有很多的经验。

  这经验的积累,有一种类型是全世界通用的,就是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以前对我们有优势,所以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就是卖设备的、卖技术的。当时是很好挣钱的,造就了他们也造就了宜兴。中国的宜兴在市场上崛起也是仿制最早一批引入国内的这种设备而产生的。

  比如来自法国的得利满,当时是个技术公司,它不光有设备还有成套技术。它有个系统,那时是计算机控制的,太先进了,我们的设备远远落后。它的反冲洗是带程序的,是PLC的后台控制的。所以,早期进入国内市场的很多外国技术设备,在当时就是很神秘的东西。

  随着中国宜兴们的兴起,到后来桑德们的兴起,桑德们就是做工程的,做技术的。九十年代开始,桑德、太平洋等一批国内优秀的技术公司开始照猫画虎,越画越熟,画得比老师还厉害,当然就会产生竞争。国外的技术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就会走不动了。

  再后来的一场场风云变幻,中国的环保市场上,外企就逐渐退居更次要的角色,舞台交给了中国公司。

  逐渐地,中国环保公司还走出国门,成了海外市场上的“外企”。当年进入中国的那些外企不但带来了环境技术,其实最早带来的还有特许经营的投资运营模式,只不过后来又退回到技术战场。那么,下一步国际市场上,这两个方向上我们会和它们怎么PK?

  07 我们需要走出去的能力

  在中国的个体、组织遍布全球,利益触角遍及世界的背景下,历史已经进入到了“中国现代化的国际时刻,世界全球化的中国时刻”。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来打量自身和这个世界。

  作为全球化时代国家力量的重要承载者,和平时期战略力量的重要投放器,中国企业在这个大时代,也迎来了发展的无限想象空间。中国的环保企业,也面临着中国市场之外的机遇,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确实也应该更好地输出环保技术、产品以及建设能力,更好地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为不发达国家的人民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认为,未来“一带一路”将是环保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或者主要国家的绿色化程度还远远不够,生态系统风险大、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等问题突出,而我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因此绿色“一带一路”能够给生态环保企业提供发展的机遇。

  这并不容易。

  但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率先通过创造价值2500亿美元的新发展机构(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重塑了全球发展机制。这是一个新的时机。

  据希腊人的古老传说,“时机”为众女神之一,其角色有点像罗马人传说中的命运女神。从希腊诸神的谱图中可以看到,“时机”身上有展开的翅膀,手持天平,一副在世间主持公道的样子。奇怪的是,她前额有密发,后脑勺却光秃秃。意思是,谁不会把握时机,就只会摸到命运的后脑勺,等于拽不住命运。按哲人的说法,时机是决定性的关键时刻。无论对个人还是民族,把握住决定性时刻至关重要。

  我国环保产业起步较晚,相关设备依赖进口、治理技术借鉴国外,直到现在,行业整体仍存在发展瓶颈。与国外建立合作、“走出去”是一个吸收融合的过程,有利于环保产业的长远发展,使其向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靠齐。

  时代一路走来,时代一路远去,环境产业不是沉浸在旧时光影的的产业,到了需要翻到下一页的时候了,“走出去”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页码。

  中国是第一个在现代史阶段身处全球引领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随之而来的还有重塑发展的可能性。有一种说法,我们之所以被美国压制,是因为我们某些行业在冲击“头雁”位置。事实上,环保领域也能够出现这样的冲击者,在部分领域,比如垃圾发电——我们已经体现出优势,甚至工业废水等都有这种可能性——因为制造业发达的我们,有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市场。

  也许,会有一代环保人的使命是让中国的本土环保企业成功“走出去”,像互联网领域的小米、Tik Tok一样向世界输出中国品牌和中国技术,而这条路注定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

  1、南亚最大污水处理厂达舍尔甘地正式移交投运,中电建成都院,2022年4月

编辑:王媛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