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广西将投资1300亿发展绿色环保,引入碧水源、启迪环境等龙头企业

时间:2022-01-18 11:3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1642484098662573.png

  第三节  实施扩群强链建设工程

  完善“一个产业集群、一名自治区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推进方案”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好、支撑带动强的现代产业集群。推动设区市功能定位与集群发展协同匹配,支持设区市间建立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强化产业链分工协作、紧密合作,推动跨区域资源集聚和整合,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标对表,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行业协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集群,培育一批面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新型专业化服务商。突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便捷的外协与定制加工供应链体系,做优做强重点支柱产业链。聚焦重点领域,推动补链强链延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面向市场需求,加快补齐产业短板,构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质效优良的轻工产业链。

1642484232789909.png

  第四节  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

  深入实施新一轮“千企技改”,推动企业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实施产业链补链强链改造,推动企业聚焦产业链缺失和后续环节开展技术改造,引导协作企业、配套企业加快改造升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实施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创建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一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开展需求驱动、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等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大力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发展设备预测性维护、装备能效优化、产品衍生服务等服务型制造。

1642484266913976.png

  第五节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

  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引导国内外资本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建设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超前布局一批生物工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第三代半导体、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关键企业和项目,推动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培育壮大向海新兴产业,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海洋产业联盟,构建粤桂琼与东盟海洋合作圈。探索构建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鼓励具有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企业打造产业“数据中台”。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项目的中长期融资投入,加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支持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形成一批共享、共创、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第六节  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加快“小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做强做精主业,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关联度高、竞争力强、在细分行业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着力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力引进培育“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初创型成长性科创企业发展。努力培育独角兽企业,打造新经济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实施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642484359543423.png

  第七节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发挥中国—东盟信息港平台引领作用,加快布局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大产业数字化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促进信息技术与企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的全面融合,实现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服务定制化及全流程集成创新。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的嵌入式应用,提高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实施一批两化融合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推进面向企业、区域和行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642484419279607.png

  第八节  实施招商引资工程

  把招商引资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产业大招商作为头号工程,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保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重点实施工业大招商行动,建立龙头企业引领、上中下游企业配套的项目库,重点引进行业前10名、关键零部件行业前20名头部企业及一批能耗低、环境友好、成长空间大、产业链长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项目。聚焦“三大三新”产业、“双百双新”项目,大规模开展“点对点”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服务签约项目,提高项目协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

第十三章  提升要素支撑能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提升能耗、电力、土地、融资、人才、数据等要素精准配置能力,构建形成适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支撑体系。

  第一节  创新能耗管理方式

  一、改革完善能耗“双控”机制

  严控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增加管理弹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作为节能审查的重要参考。对工业能耗总量实行预算管理、能耗强度实行精细管理、新建项目实行能耗总量弹性控制。探索推行用能指标市场化交易。强化重点用能企业和高耗能项目节能管理,严格项目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管理,强化节能监察执法,压实企业节能主体责任。

  二、强化高耗能项目管理

  坚持能耗“双控”不动摇,从严从紧抓好“两高”项目审批管理。重点支持关系全区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工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到2025年,各行业增量企业能耗强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各行业整体能耗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严格高耗能项目能效准入要求。分行业制定工艺技术装备和能耗限额准入标准。新改扩建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项目的单位产品能耗要达到国家发布的能效标杆水平,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之外项目的单位产品能耗要达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的先进水平、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引导能耗较大的新兴产业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工艺、绿色节能技术装备,提高能效水平,降低能耗强度。

1...9101112131415

编辑:赵利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