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 济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

时间:2021-12-29 10:08

来源:济南市生态环境局

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有序推进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核心,实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措施,集中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合理选择治理技术手段,因河因塘施策,分区分类,标本兼治。形成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动态监管机制,对于新发现的农村黑臭水体及时纳入清单管理。到2023年,全市基本消除现有农村黑臭水体。

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探索整县推进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统筹推进废旧农回收工作,健全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和长效机制。推广普及标准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推进地膜源头减量。强化秸秆禁烧管控,深化秸秆综合利用,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

强化养殖业污染治理。科学划定和优化调整畜禽养殖业禁养区域。对规模畜禽养殖场配备粪污处理设施,推动种养结合和粪污综合利用。以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鼓励支持具备条件和能力的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对沿河湖岸堤周边及支流沟渠等堆存的畜禽粪污开展清理工作。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严格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严禁非法使用药物。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开展以渔净水、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扩大生态健康养殖规模。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整治专项行动,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尾水实现达标排放。

第八章加强修复与监管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生态保护统一监管,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第一节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统筹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矿产资源规划、林业保护利用规划、名泉保护规划、山体公园绿线、河湖岸线保护等相关规划,将不存在矛盾的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应划尽划,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

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加快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类型范围及分区。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稳妥推进核心保护区内居民、耕地、合法矿权有序退出。2025年年底前,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管。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监管办法和监管指标体系。基于国家、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移交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形成济南市生态保护红线内人类活动清单。生态环境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督执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由相关部门依据职责依法依规处理。强化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园林和林业绿化、城乡水务等相关部门协同,完善执法信息移交、反馈机制。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台账,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制度,督促重点问题依法查处到位、彻底整改到位。开展常态化监控,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问题。

推进绩效考核和督察问责。做好对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修复评估工作。加强对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保护修复履责情况、开发建设活动生态环境影响监管情况的监督。加大对挤占生态空间和损害重要生态系统行为的惩处力度,对违反生态保护管控要求,造成生态破坏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节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守生态底线,修复生态空间,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持续开展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黄河下游生态“绿廊”“绿网”“绿芯”建设,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善林长制,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工程,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科学确定湿地管控目标,强化湿地用途管制和利用监管。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探索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对煤炭、铁矿等矿山制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考核评分标准。制定实施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计划,对破损山体进行矿山生态修复,采用土地整理、排水沟开挖、道路整修等措施实施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采煤塌陷地生态治理、复垦治理和产业治理。

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治理区为核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综合治理梯田、蓄水池、谷坊、栽植水保林、经果林等,逐步形成网、带、片、点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重点开展长清区北黄崖、平阴县狮耳山、章丘南涧溪、莱芜区张家沟、钢城区辛庄街道砟峪、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叶家坡等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深入推进城市增绿和绿化品质提升,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科学规划布局一批综合公园、山体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通过建绿透绿、破硬植绿、见缝插绿等,拓展绿色空间,高标准开展绿道建设,逐步构建完整连贯的城市绿地系统,到2025年年底前,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稳定在37%,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3.5平方米。加强城市“山泉湖河城”等自然要素保护,开展受损山体、废弃工矿用地修复。实施城市河湖生态修复工程,系统开展城市河道、湖泊、湿地等治理修复,高标准推进城市水网、蓝道和河湖岸线生态缓冲带建设,恢复河湖水系的连通性和流动性。

第三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物安全。编制济南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优化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布局,加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常态化观测、监测、评价和预警。建设济南段黄河流域水生生物监测实验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督,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宣传教育。

1...9101112131415...17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