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再议省级环保集团现象:不用过于担心平台市场通吃

时间:2021-08-30 09:12

来源:绿谷工作室

作者:谷林

在薛涛看来,实际市场里,也不会存在按照企业级别来比大小王的情况。他介绍,环保项目的事权决定权在地级市及县级市。如果不是雪中送炭,当争抢收益性好的项目企业也并不能靠级别高通行天下,各层级之间的国企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至于公益保障性托底的任务,又不是所有企业感兴趣的目标了。

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对于各省级环保集团来说,虽然在省级政府的支持下,有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但它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类似长江生态、中节能、光大环境这样的大央企以及北控水务、首创环保集团这样的拥有全国市场领先地位的地方国企。

北控水务执行董事、执行总裁李力就此话题与作者交流时介绍,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北控水务与首创环保集团这样的市场化企业正面临中央军和地方军的两面夹击。这是市场化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李力认为,现在的企业发展逻辑,尤其在我们市政公用领域,在环保行业,既有市场化属性又有行政化属性,原来靠企业单打独斗的模式必须转变为合作模式。现在,北控水务非常重视跟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合作,也在寻求积极与双方进行合作。

即使有省政府支持,在项目招投标方面,国家有招标投标法来管理,省级环保集团也必须依法参与竞标。而在具体的业务拓展上,苏州苏科创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灿辉介绍,央企在地方的运营项目,沟通协调难度其实很大。比如之前,某国家中心城市曾计划和一家央企合作,双方签订了战略协议。但是最后两家并没有合作成功,而是地方政府成立了自己的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

之前作者曾采访过一位省级平台的负责人,他对作者介绍:这一级的平台其实挺难做。一定角度上,它们处于央企和民企的中间,处境比较尴尬,甚至有时候,优劣势也有所悖反——虽然在地方有更深厚的资源,也有足够的资金和品牌优势,但从另一方面,其融资能力不如央企、机制灵活性也不如民企。事实上,即使有了省政府的背书,在省内各市的业务推进也并不如大家常规想象的那么好做。为了打开市场,他们专门成立了各地攻坚组,命令市场人员以死磕的方式实现项目推进。

另有一位企业人士介绍,省级环保平台要想做起来,主要还是要看省委书记和省长重视程度。比如一些地方,省长将除了省会市外的所有省内资源都划归城投公司,以支持其省级平台发展。

薛涛认为,政府支持是一个原因,各省市环保平台自己的作为也决定着其市场发展。一些平台即使获得了很大的支持,却最终蜷缩在本地,仅仅能成为地方一霸。相反,如果有好的带头人和治理机制,以及地方政府的信任支持,也有平台企业获得大的发展,比如瀚蓝环境起家只是佛山市南海区的供水公司,但它在金铎总裁的带领下,早已经走出南海、佛山甚至广东,成为全国性行业龙头,发展成绩和发展势头有目共睹。

对省级平台的合作畅想与一点担忧

薛涛介绍:常规来看,省市环保平台公司主要任务是完成投融资和项目管理,不少公司在后者还需要专业力量扶持,发展到技术细节本身也不是它们的主要任务,在此,这些平台公司与民营企业应该会有合作空间,尤其是一些注重科技创新的专特精新企业。

宋灿辉表示,在央企入局的格局下,地方环保对技术合作的需求程度会更加强烈。相比央企,对于产品和技术都有独特优势的专业公司来讲,地方环保平台或许是更容易合作的伙伴。

宋灿辉认为,各省市成立环保平台,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市场发展。央企的创新和技术革新已经比较稳定,地方政府成立平台公司,或可形成鲶鱼效应,对技术创新和进步是一个较好的机会。

在他的设想里,三方的合作模式是:地方平台公司持有资产、央企通过资本投资和经验的形式切入,产品技术服务型的民营企业进行技术赋能。

也许这是个美好的图景,但前述的企业资深人士提出了他另外的担忧。

他介绍,基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政治考量,环保督察的现实压力,以及提振经济的追求,给地方政府组建自己的环保集团提供了更多的理由和动力。而纵观产业发展历史,环保产业市场化的过程,其实正是政府解决环保服务资金困境过程和政治压力的过程。当压力得以环节,尤其是在尝到环保平台的经济蜜糖之后,地方政府有没有可能产生更大的胃口?环保产业的市场化会不会出现一些转向?

事实上,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政府回购执行中的BOT 项目事件。比如:

2018年6月,黑龙江国中水务全资子公司昌黎县污水处理厂被昌黎县人民政府要求提前解除2004年签署的BOT 合同。

2020年11月,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回购安徽国祯环保的芜湖市天门山污水处理厂BOT项目。

今年1月,万邦达退出内蒙古乌兰察布BOT项目,由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政府以13.41亿元进行了回购。

今年2月,江苏泰州市对外公开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泰州市姜堰区筹资2.38亿元回购了桑德集团8座特许经营的污水处理厂,交由政府城投平台旗下的水务公司和PPP项目公司运营。

前述资深人士认为,这或许不会成为趋势,但其中的隐忧还是值得重视。

薛涛介绍:“BOT项目垄断性好,现金流又稳定,虽然有收款问题,但总体上是一种保证企业20年至30年稳赚不赔的好生意。这样的好买卖在各行业看来,都不会是常态的机会,以后面临的发展困难可以说是一种回归,对外突出差异化竞争、服务提升和商业模式创新,对内的核心则是看机制优化,应该不会有像以前一样容易扩张的时代和简单一致性的市场打法了。”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