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联运环境参加海南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亭)建设现场推进会,并分享模式经验

时间:2021-07-29 16:42

来源:联运环境

7月26日,海南省住建厅在海口召开全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亭)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垃圾分类执法交流会,向全省推广海口好的经验做法。

会上,海口市、儋州市环卫主管部门对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亭)标准化改造建设做法进行介绍,并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作了经验分享。

image.png

联运环境副总经理王俊利在会上发言

联运环境作为企业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分享垃圾分类先进模式经验。联运环境副总经理王俊利以《乘风破浪 开拓未来》为题,分享了近年来联运环境从制定标准、创新专利等高要求出发,助力行业发展,满足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便捷化需求,解决政府对垃圾分类投放与收、运、处环节痛点,致力于实现环境美好的经验做法。

按照海南省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的目标,联运环境根据“因地制宜,因需施策”的原则,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搭建智能垃圾分类收集屋,提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建设垃圾分类信息化监管平台,立体输出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培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等方面着手,积极参与海南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会后,海南省住建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市县的住建部门代表走进海口白龙南小区,了解观摩垃圾分类智能收集屋(亭)的具体做法,并交流经验。

image.png

海南省住建厅副厅长陈孝京体验智能收集屋▲

01

刷脸、扫码便捷投放

凸显分类投放智能范

联运环境根据海南省住建厅关于垃圾分类收集屋(亭)建设的相关要求,并配合社区居委会根据小区的面积、规划、人口和其他社会因素影响以及每个小区对垃圾分类屋(亭)的建设需求,按照每300-500户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方案,在白龙南小区搭建了垃圾分类智能投放收集屋,积极助力海南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亭)标准化建设改造工作。

image.png

白龙南小区垃圾分类智能收集屋▲

白龙南小区垃圾分类智能投放收集屋设置投放区、宣传区、管理间,配备有洗手池、监控等设施。同时,它具有自动感应,刷卡、扫码、人脸识别等智能方式,方便居民分类投放。

除了配套设施外,它还有一个“智慧大脑”,具备上传垃圾分类投放数据的功能,可向数字城管平台等传输数据,便于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工作。

image.png

体验智能分类投递方式▲

自智能投放收集屋启用后,极大提升了白龙南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该小区共有93户居民、279人,通过白龙街道、社区居委会及物业工作人员广泛宣传,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投放正确率达到90%,参加率达到95%。

02

推动示范点建设

改善岛礁生态环境

在海南省三沙市,当地结合全省生活垃圾处理要求,严格按照《海南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于2020年5月引入联运环境智能分类回收投放设备,开始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工作。

image.png

海南省省长冯飞参观永兴岛智能回收箱▲

联运环境根据永兴岛实际情况,科学创建岛礁垃圾分类示范点,通过智能化设备助力岛礁完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同时,联运环境工作人员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源头上规范垃圾分类标准、标识等,提高当地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进而提升分类质量,实现垃圾准确投放。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渔民社区环境卫生一改以往“脏、乱、差”的状况,源头分类投放上有了明显改善,不仅使得垃圾分类更加细化,岛礁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

03

开展全方位宣传

推动体系建设顺利实施

在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上,海南省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面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充分发挥负责人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社会各团体行动起来。

image.png

联运环境参与三亚垃圾分类专项培训▲

在三亚市,联运环境根据《三亚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指南》要求,组织针对政府事业单位、村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教育系统、卫生系统、金融系统、部队、景区酒店、交通、综合商贸市场等多场专项培训会。通过一系列专项培训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密集型的宣传动员,切实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感受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海南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