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垃圾分类考察与建议

时间:2021-07-12 13:52

来源:绿谷工作室

作者:谷林

  去年5月1日,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文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一年多过去了,成绩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

image.png

  前几天,作者在朋友圈发了这张随手拍的社区垃圾回收图片,引发不少人关注。照片也被一些朋友认为是北京垃圾分类现状的写照。受此启发,作者专门对所在小区的垃圾分类进行了考察,并采访了一些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和固废行业的群友,形成这篇稿件,希望对一年来,北京的垃圾分类情况做一个简单地描述。

01分类一年多 事情正在起变化

  据北京市城管委统计,《条例》实施一年来,目前北京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参与率达到90%、准确投放率在85%左右。与之前相比,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增长了11.6倍,可回收物分出量增长了4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

  对于这一年多来,北京垃圾分类的成效,本篇文章的多数受访者都给予了肯定——认为“有效果”、“有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对作者表示,这一年,“总体的感觉是进步很大,效果也比较明显”,不少人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形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1626069258966826.png

社区垃圾分类

  与此同时,大家也觉得,垃圾分类的效果并“不如预期”,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关注和改进。

02诸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关注

  关于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民众的垃圾分类参与意愿较低

  在很多人的反馈中,虽然一年多来,北京的垃圾分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整体上,民众的分类意愿仍然较低,分类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很多人不重视、不理解垃圾分类工作,觉得没有多大意义,而且麻烦。

  某资深从业者,就曾特别对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要做垃圾分类?是为了源头减量?如果为了源头减量,应该强调的是消费者少产生垃圾,而不是做好分类;为了资源化利用吗?,如是,则可能需要做一个详细的核算。对于可回收垃圾来说,现在的分类和之前的分类没什么不同。《条例》最主要的是将厨余垃圾单独分了出来,所谓的资源化,也是指原来的厨余垃圾主要是进入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现在则是进入厨余垃圾处理厂。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投入产出比,也即新增的厨余垃圾资源化的价值,是否大于当前这样分类投入的价值。不仅仅是大于,而且是否大到一个值得再利用的数字?如果没有合理的经济支撑,那么这样的资源化,是否有必要?

  也或者说,在经济价值之外,当前的垃圾分类有更多的社会价值,以至于可以让经济价值后退。这样的社会价值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如之前反垃圾焚烧的人说的,分出湿垃圾,以有助于提高垃圾焚烧设施的运营质量和整体的环境保护。可实际上,中国垃圾焚烧发展这么多年来,焚烧技术、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已经达到了足够高的水平,国家也早已把焚烧列为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或许是垃圾分类最大的理由。

  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就持此种观点。他认为,做好垃圾分类,是文明的需要,这种文明体现在深入贯彻“谁产生、谁负责”的科学治理原则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养成里,垃圾分类的资源再利用等经济性考虑倒是其次。

  也许目前,还有很多做不好垃圾分类的理由,但他认为,垃圾分类本身,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做的事情。就如随地吐痰,现在也逐渐消失了一样。即使有时候个人分好了垃圾,结果遭遇混运,打击了人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但从根本上来说,潘功认为,混运本身并不能影响自己做好垃圾分类。不因条件没完善而影响自己分类,不因别人不分类而影响自己分类,贵在自我坚持分类的理念。垃圾分类,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时间。首先是做好自己,政府的职责部分总有一天会跟上。

  另外,垃圾属于污染物,在专业领域,应该遵循“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个人参与垃圾分类,在本质上,是对这个原则的贯彻。而这,是污染治理的基础。

  零废弃联盟政策主任谢新源认为,解决垃圾问题不只是要进行垃圾分类,还包括源头减量,这都需要公众参与。垃圾分类能给人们带来观念的改变,更容易支持源头减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号召大家一起参与垃圾分类非常必要。

  多种因素影响垃圾分投

  而在实践中,对于垃圾分类宣传,众多受访者都认为,政府做得不够,特别是一些街道社区,管理粗放,几乎跟原来的投放没什么两样,缺乏足够的监督和考核。

image.png

社区给居民免费发分类垃圾桶

  很多社区都是刚开始那几月,给大家发垃圾桶、垃圾袋,在社区张贴垃圾分类宣传画,时不时组织点宣传活动,后来很多都没有了下文。在很多人看来,垃圾分类就像是一场短期运动,而不是需长期养成的习惯。

  即便大家理解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价值,也愿意进行垃圾分类,在实际操作中,也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大家垃圾分类的热情,甚至打击着大家进行垃圾分类的信心。

  比如前面说的混装混运,的确打击了很多坚持垃圾分类的居民的热情,伤了大家的心。《条例》试行时,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专门就此开展了专项执法行动。但在采访中,还是有不少人反映自己小区存在混装混运现象。

  混装混运之外,垃圾桶设置不合理,以及垃圾外溢,垃圾卫生收运等问题,也是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热情、降低垃圾分类实效的因素。

  垃圾桶设置不合理主要包含三方面问题:

  一是垃圾桶设置对人群聚集等实际考虑不足,数量分布不合理。在领导留言板里,就有居民就此留言:按照文件规定,小区应该有20个左右的垃圾桶,但实际上只设置了11个垃圾桶。因为数量偏少,给居民的垃圾分类和投放造成了诸多不便。

编辑:赵利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