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0 13:22
来源:生态环境部
关于是不是提振经济就要放松环境监管,我强调三点。首先,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做好环境监管执法工作。
二是以更大力度推进监管方式转变,优化执法方式方法,提高执法效能,做到精准、科学、依法执法。优化执法方式,绝不是放松环境监管。
三是进一步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和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严格执法和精准帮扶相结合,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指导监督,推动清单落地生效。加强对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落实正面清单的指导,把正面清单落实到位,说到就要做到。
二是抓牢清单契机,持续优化执法方式。以执行正面清单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执法方式,推行分类监管,科学配置执法资源,推动实现守法企业无事不扰,违法企业利剑高悬。
三是切实提高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执法效能。进一步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和移动执法等高科技手段,精准发现问题,提高执法工作的精准度。
四是畅通举报渠道,加大依法执法力度。实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通过加大依法执法的力度,切实防范“劣币驱逐良币”,维护市场公平和市场秩序。
五是突出重点任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突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任务,将执法力量持续向重点任务、难点问题倾斜,为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就汇报这些,谢谢大家。
坚决反对打着环保等旗号 超出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养猪业发展
北京青年报记者: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近期生猪生产又遭遇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的双重阻力,请问生态环境部在恢复生猪生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志全:谢谢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加快生猪生产和产能恢复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我部在上周发布的指导意见里也再次对生猪规模化养殖提出了环评服务的要求。生猪养殖、猪肉供应事关百姓餐桌,促进生猪恢复生产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切实体现,生态环境部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会同农业农村部督促各地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坚决反对打着环保等旗号,超出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养猪业发展。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完成,全国共调减禁养区1.4万个。
二是去年11月会同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生猪规模养殖环评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在超过96%的项目已经实行环评登记表管理,在线备案无需审批的基础上,对年出栏量5000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环评审批部门在收到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签署的告知承诺书等要件后,环评审批部门可直接做出审批决定,从而极大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进项目开工。据初步统计,文件发布3个月以来,各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指导和服务,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实行告知承诺的已批和在批生猪养殖项目473个,涉及生猪产能约4100万头。这项改革也为本次出台环评审批正面清单起到很好的试点作用。
三是对新建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实行环评清单式管理,主动提前介入,做好审批服务。我们将近期重点推进的新建生猪养殖项目纳入我部“三本台账”环评审批服务清单,对纳入清单的上千个项目分解落实到282个地级市环评审批部门,同时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统筹调度和督促。目前来看,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受到了广大生猪养殖企业的欢迎,效果也很明显,江西昕浩农业生猪养殖项目、甘肃酒泉新希望生猪养殖项目,在提交承诺书和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分别在1个工作日和2个工作日内就获得了环评批复,大大缩减了办理时间,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加强与农业农村部沟通协调,共同做好生猪产能恢复和相关生态环保工作:
一是督促各地严格按照调整后的禁养区划定方案,依法规范管理。
二是进一步组织各级环评审批部门,统筹调度,全力推进生猪养殖项目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细化实施要求,针对清单内项目主动服务,指导优化选址和文件编制,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
三是做好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污染防治到位,包括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同时,针对各地环评审批进展建立调度、通报等督促机制,助力生猪产能恢复,为生猪保供稳价贡献力量。谢谢。
今年年底前 全国每个地级市至少建成1个规范的医废处置设施
路透社:此前有媒体报道少数地区存在医疗废物处置压力较大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日常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水平还存在不足,所以想请问生态环境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补齐这一短板,是否会增加永久性的设施来提升日常的处理能力,谢谢。
刘友宾:这个问题请赵群英主任回答。
赵群英:谢谢您的提问。我一开始的介绍就提到了医疗废物、医疗废水100%的收集转运处置,这个是在目前应急状态下达到的目标。虽然全国医疗废物平均运行负荷率为50%左右,但是存在分布不平衡的情况。
我首先谈下不平衡问题。有的地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持续超负荷运行,全国最多时达到了22个;还有28个接近满负荷运行。另外还有个别的地市没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医疗废物都是靠周边地市协同处置。尤其是湖北省武汉市,在疫情发生之后,医疗废物量快速增长,由原来的每天40一下就增加到了200多吨,最高到240吨,能力的短板显得非常突出。
我在开始时介绍,全国医疗废物的处置能力和疫情初期相比增加了1100多吨,这个能力增加,主要来自移动设备和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增加;垃圾焚烧设施也可以协同处置医疗废物。
这些在应急状态下是可以的,但是将来我们还要建设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短板。2月24日,国家卫健委和生态环境部以及相关的十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医疗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也就是今年年底,全国每个地级市都要至少建一个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同时还要求,到2022年6月底,全国每个县都要建成从收集、转运到处置的完整体系,彻底地解决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最终实现平稳、安全、可靠的处置。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态势不会改变
光明日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生态环境部门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的同时,如何评价这次疫情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影响,怎样确保生态环保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又如何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做到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两不误,谢谢。
徐必久:谢谢你的提问。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根据我们的研判,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影响,总体上来看是局部的、短期的、有限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态势不会改变,当然,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任务,我们既有压力、有风险,同时也有信心、有决心。
大家都知道,对生态环境部门来讲,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去年也就是2019年,9项约束性指标中,有7项已经提前完成,碳排放强度接近完成,但是优良天数比例约束性指标对完成还面临着较大风险和压力。
从今年1-2月份环境质量状况来看,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的态势,有向好的一面,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PM2.5浓度同比下降,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我们要同时看到,部分地区PM2.5浓度出现反弹,臭氧的浓度有较大幅度上升,特别是一些省份,优良天数比例、PM2.5和臭氧都有较大反弹。
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好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批示,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确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我们主要的考虑和做法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突出“三个治污”。强化精准治污,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中之重,确保完成优良天数比例等约束性指标,已经完成目标任务的要巩固提升,尚没有完成的要加强督促,确保完成。实施科学治污,不断满足污染治理的实际需求,坚持依法治污,提高依法治污能力。
二是集中力量打赢蓝天保卫战。正在研究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同时注重做好三个统筹,对好的经验做法继续坚持和发扬,同时根据新的形势,重点要做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做到三个统筹。一个统筹是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治,第二个统筹是统筹秋冬季和春夏季,第三个统筹是统筹重点区域和城市群地区;着重抓好三大工程建设,这三大工程就是: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工程,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公转铁”工程。我们还要积极主动抓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三是打好碧水和净土保卫战。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加强水源保护区划定保护,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同时推动农用地安全利用,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设施短板。
四是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近几年有三份重要的文件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一份是《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意见》,中央已经印发;第二份是《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第三份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这三份文件对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很大的推动。
大家都很关心生态环境部门怎样做好统筹,我们考虑在五个方面做好统筹:
一是在政治责任上做好统筹。这是中央的要求、中央的部署,必须讲政治、顾大局、抓落实,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
二是在目标方向上做好统筹。污染防治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两者目标能够实现共赢,也必须实现共赢。
三是在方案部署上做好统筹。生态环境部刚刚印发《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四是在工作调度上做好统筹。及时调度各地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各地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是在力量保障上做好统筹。将做好疫情防控、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作为对各级单位和干部的考验,加快推进生态环保铁军建设。
大家都很关心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有信心、有豪情、有能力,沧海横流显本色,大事难事见担当,我们会做好统筹、把握好总体平衡,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支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同时确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任务。谢谢。
将研究把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
新京报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备受关注,请问一下生态环境部在推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安排和打算?另外,之前有声音提出将野生动物保护监管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请问是否有相关安排?
刘友宾:人类和野生动物是生命共同体,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体系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它们的生存安危同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善待野生动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体现。
我国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野生动物保护提出过明确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空前高涨,保护野生动物被提上了更加紧迫的议事日程。
生态环境部认真履行“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工作职责,积极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工作。组织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联合中科院编制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组织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初步构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积极推动生物遗传资源立法与调查工作;配合和支持有关部门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
我部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积极主动发挥好生态环境部门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好全国人大出台的《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同时,积极配合推动《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是研究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有关措施落地见效。
三是发挥生物多样性国家委员会的领导作用,协调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为依据,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估,强化外部监督职能。
四是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以六五环境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COP15为契机,培养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公众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简称“公民十条”),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主动性、自觉性。
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区域范围或进一步扩展至苏皖鲁豫等非重点区域
法制日报:谢谢发言人,我的问题也是针对《指导意见》里提出的制定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这种监管方式的转变会不会带动整个生态环境监管方式的转变。第二个问题是,这种监管方式的转变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没有影响?疫情结束以后,蓝天保卫战强化监督帮扶工作是不是也会有一些调整,谢谢。
刘友宾:这个问题请执法局曹局长回答。
曹立平:谢谢。《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优化监管方式,发挥激励导向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单位更好的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正面清单的实施时间原则上截止到2020年9月底,根据形势需要可适当延长。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对行之有效、广泛认可的措施会固化成长效机制。
优化监管方式、提高执法效能是贯彻中央“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实现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重要举措。正面清单是我们优化监管方式的举措之一,近期,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一个关于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将从制度机制、执法手段、人员素质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
在执法制度机制上,要落实执法事项清单目录,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衔接配合,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在执法手段上,强化科技手段和大数据的应用,推进在线监控数据直接用于环境行政执法,以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为基础,逐步拓展到其他重点行业。强化移动执法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进现场执法工作的“全覆盖、全联网、全使用”,实现“一厂一档”动态更新、执法的全程留痕和“清单式执法”。
在人员素质上,加强队伍管理,开展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培训,构建教、学、练一体化的培训体系,严格环境执法证件管理,规范环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推动落实执法人员统一着装,积极培育执法人员职业使命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优化监管方式,提高执法效能,是环境执法监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保障。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之年。开展强化监督定点帮扶,是生态环境部党组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2019年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共开展24轮次,统筹全国生态环境系统2万人次,组织开展15个专项任务排查,现场检查点位92.5万个,交办各类环境问题6.5万个,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力促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任务措施的落地见效。我们的工作实践充分表明,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十分必要,十分有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前,蓝天保卫战进入决胜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刚才必久司长也做了一些分析,我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重点区域的颗粒污染物仍然处于高位,部分城市甚至不降反升。二是臭氧污染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有的城市臭氧甚至超过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
下一步,针对当前蓝天保卫战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四”,即坚持“四个结合”,做到“四个更加”,把握“四个阶段”。
首先,在工作中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相结合,坚持聚焦京津冀周边和汾渭平原重点区域39城市,同时拓展到苏皖鲁豫等非重点区域;二是重点因子与非重点因子相结合,坚持紧盯PM2.5重点因子,同时兼顾臭氧等其他因子;三是重点时段和非重点时段相结合,继续坚持做好秋冬季重污染联防联控和应急响应,同时推进夏季时段开展冬病夏治和臭氧的管控;四是重点行业与特色行业相结合,不仅紧盯钢铁、火电等重点行业,同时关注造成臭氧污染的石化等特征行业。
其次,在具体组织实施上力争做到“四个更加”。一是更加精准。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各地制定“一市一案”、“一市一策”,实施差异化的帮扶监管措施;二是更加优化。优化调配监督帮扶的力量,实施动态的调度指挥;三是更加高效。大力提升监督帮扶信息化水平,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更广泛的发挥好技术专家的力量;四是更加规范。规范人员管理、现场检查和调度指挥,健全长效机制。
工作安排上整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春节以来到3月底,以热点网格和在线监控的手段远程指导为主;第二个阶段为4-5月份,以重点区域的“冬病夏治”为主,结合臭氧的管控,启动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第三个阶段为6-9月份,开展“夏季攻势”,在污染物指标上以臭氧为主,兼顾PM2.5治理任务,全面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第四个阶段为10月份以后,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秋冬季的攻坚任务,推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相关攻坚任务的落地见效。
总之,我们将紧紧围绕蓝天保卫战确立的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目标,举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之力,有序推进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谢谢。
刘友宾: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