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4 10:07
来源:工业绿色化
作为绿色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在2020年完成千家绿色工厂的创建。为此,工信部自2017年至今已组织四批绿色工厂创建申报工作,已经有超1000家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为促进我国绿色制造脚步越走越稳,绿色工厂实践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其中一些绿色工厂企业充分彰显了责任与担当,以开放、共享的包容情怀分享他们在绿色工厂创建道路上的成果与经验。今天分享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在绿色工厂创建道路上的案例。
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中建材)位于成都双流,成立于2009年12月16日,注册资本2.337亿元,系央企控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中国建材集团在建筑材料行业的领先技术与市场优势,瞄准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成都中建材一直致力于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发电玻璃的研发与产业化。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成都中建材形成了上游高纯稀散金属和半导体合成、中游碲化镉发电玻璃研发制造以及下游光伏工程应用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打造四川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中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腾飞。成都中建材作为国内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发电玻璃的先行者,建设中国第一条国际先进水平的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现已实现小片“发电玻璃”的转换效率18.05%,为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是中国玻璃产业的创新发展,是创新的生产力,是建材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填补了大尺寸碲化镉“发电玻璃”的技术空白,提升了我国新材料、新能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用材料革命推动了产业革命。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专项支持1.59亿元。打破了美国在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发电玻璃的技术垄断。成都中建材先后承担并完成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荣获2018年中国低碳节能标兵、中国建材集团六星企业、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成都市准独角兽企业、成都市创新型新材料企业、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材料奖等荣誉称号。
成都中建材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布局,针对生产大面积(1.92m2)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过程中,薄膜沉积的均匀性以及转化效率的提升等问题,研发一种新型的近空间升华法镀膜技术成功的在面积达1.92m2的玻璃衬底上沉积出厚度均匀性达95%的碲化镉薄膜。碲化镉发电玻璃具有大尺寸,单片面积1.92平方米;高功率,光电转化率达13%,年发电260度—270度;生产成本低的显著优势,实现了玻璃与材料的有机结合,是可替代砖头、幕墙等绿色、可回收、可发电的多功能建筑材料,特别适合应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
其产品特点总结如下:
(1)产品尺寸大——生产线所生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尺寸为1600mm´1200mm,在碲化镉发电玻璃中尺寸全球最大;
(2)弱光发电性能好;
(3)能源回收期短;
(4)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可回收循环利用;
成都中建材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和组件产业化研究获得9项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制定碲化镉及材料相关的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碲化镉薄膜太阳能产品还先后获得了CE认证证书、TUV认证证书、产品碳足迹证书、防火等级测试(Class A)。
“大面积1.92m2碲化镉薄膜弱光发电玻璃及规模化制造技术”在成都市科技评估中心通过评估,评价报告编号:CKP(评价)第194号,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电子材料与器电专家姜德生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成果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另外,成都中建材在发展过程中,从最高领导到企业员工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等环保工作。2018年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投入,推广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生产线在核对设备选型期间,充分考虑到节能减排的工作,对高能耗的设备都采用变频控制,已达到最佳节能效果;对锅炉采取低氮排放改造技术;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有源滤波器,在消除谐波的同时,降低配电系统的电能消耗;发电机所使用的柴油采用是国V标准,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在照明灯具的选择上,洁净间厂房和部分辅房都采用了LED灯具和节能灯,减少照明电量消耗。
成都中建材还在厂区内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建设多项光伏电站并建设智能微网管理系统。一方面在发电玻璃发电部分由厂区屋顶光伏电站,停车棚,光伏幕墙,光伏围墙共同组成光伏供电侧。同时在厂区内配置储能锂电池,用于储能电能。以下为厂区光伏电站应用图片:
厂区微电网运行模式有两种,运行模式一:发电玻璃发电供给厂区负载使用。白天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发电玻璃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给蓄能电池供电,电池充满后通过逆变,供给厂区负载用电,实现绿色发电。运行模式二、蓄能电池发电工厂区负载使用。晚上没有太阳能的情况下,光伏系统不能发电时,蓄能电池开始发电供给。平谷削峰。一般国网电价下,存在时段阶梯电价,当晚上蓄电池电能释放完后,半夜电价进入低谷时,系统可以将市电给蓄电池充电,等待高峰期,电价高时,释放供电,节约电费。下图为厂区智能微网图片: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