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23 17:20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薛涛
大学生进入职场以后,有一个逐渐修炼提升职业化水平的过程,而在此期间,迷茫、消沉、焦虑、亢奋、怀疑等等各种动荡状态间或有之。此外,按照马斯洛理论,大家都有个从满足温饱需求走向追逐个人成就感的过程,首先解决当期之急迫是一个人的本能,然而这个本能却未必会导向明智的判断。对一个个人而言,有一句名言对于年轻人面临每个职业选择节点时都值得谨记:“值钱比赚钱更重要。”在这个货币超发的时代,这点更加重要。
正因为如此,对职业发展规律有个更长远的认识,在个人面临选择时有个更有远见的评价准则,在个人能力培养上有个更长期的规划,在做候鸟(更频繁的跳槽)还是打井(相对稳定在某一公司)的选择上更明智的安排,对最终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两个人生节点的达成,就变得十分重要。
今天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太强很累,其实不强更累”。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却一定很轻松。然而,轻松的当下会有未来的无聊或磨难来报偿。俗话说人要活在当下,本质上却是在未来的今日,因为持续的幸福感的基础是对未来前途稳定增长的预期。做到“强”确实需要不懈的努力,而本文中说到的“玩”,是为了在职场上做到“强”之外,还要做到“有趣”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潜力。
本文整理自我(薛涛,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在公司年会发言,希望结合自身二十年在个人职业体验和组织管理上的实践,能告诉每一位年轻人,如何能够更好的抓住在一个成长的组织中的同步发展机会,伴随着个人能力的增长,跟上组织发展的步伐。本文上半部分重点从个人发展讲起,下半部分则更多着眼于组织需求中的个人发展。
一、将、侠、王,职场上的“兵”将成为谁?
传统职场,小兵总会成为将、侠、王中的一种,而新合伙人时代,却给出了另一个独特的选择。
(一)传统成长路径之“将”、“侠”、“王”
“将”、“侠”、“王”来形容个人职业成长方向的三个常见选择。初入职场,大家都是战场“小兵”。当随着个人职业能力的提高,当然也考虑其选择的工作的性质,就会出现典型的三种方向的选择:
1、将:这属于大部分人的选择,在一家具有一定层级的“单位”,期初每个新人都会处于完全被管理的位置,伴随着能力和经验的逐年增长,部分人才被提拔,从小将到中将到大将。管理能力是在这个方向上很重要的职场能力要求,如果缺乏会制约他的职级的提高,即便是工作性质相对单纯的技术人员(比如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作将的管理能力这方面也往往会有助于其职业发展。
2、侠:如果这位小兵进入咨询、律师、金融投资等传统“合伙制”机构,也包括某种流动性很大的销售职业,他有很大概率启动了“侠”的职场生存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主要讲过硬的专业技能,口头表达、机会识别扑捉和广泛的社会网络关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反而相对不突出。
3、王:创业之路是一条艰辛的道路,甚至说“一将成王万骨枯”。成功概率低,对选择这个方向的人,需要有惊人的毅力、野心和不服输的精神,有敏锐的洞察力,有领袖的风范和责任感,还需要很大程度的运气。环保界有名的王,无论是湘军二文、弥勒彼得、不死之小青鸟还是才子国栋,哪一个不都是在战场上浴火而来,哪一个不都具备着敏锐的嗅觉、极强的野心和无比坚强的神经。
(二)新型合伙人之封侯机制出现
侠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职业类型,而能谋王者,则更是小众。那么,在漫漫职场芸芸众生中,大部分人从大学进入工作岗位,其中表现优秀的会知觉或不知觉的从兵走向小将或者中将、大将。然而,伴随着个人的能力增长和社会资源的丰富,在这个阶段,马斯洛理论的高阶诉求则将发挥更强的作用:在职场上必然会出现即使已经成为大将,能力施展空间和个人成就感胃口依然无法满足的情况;或者,更常见的,公司的发展所得到的收益,过于集中在王上,大将心态不平衡的情况将屡屡出现,这是我们看到很多骨干跳槽或者另起炉灶、甚至导致公司分裂的主因,影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即便没有将的离开,由于传统王将机制未能发挥将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只靠一个王来决定公司发展方向,存在决策风险和发展瓶颈。
E20较早在环保圈内施行的新型合伙人制度,也是顺应时代潮流,恰恰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我们可以将这类合伙人看成大将的升级版---“诸侯”。诸侯角色介于将和王之间,分享股权和收益,有高度的管理自治权,有与王共享的相对平等的决策权,也能激发合伙人团队的创业激情、优势互补、智慧迭代和创造力。所以,随着公司竞争的升级和管理创新,新型合伙人制度为新人在职场方向上,带来了第四种更合理的选择——“侯”。
二、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哪一个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兵”要求重点是战斗技能,“将”要求重点带兵打仗的能力,专业知识是一个“兵”必备的基本素质,而管理能力却是成为一个“将”的标配。
(一)知识只是敲门砖,专业其实是执念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因此我们努力读书,本科、硕士甚至博士一路披荆斩棘,努力前行,为了职场的敲门砖而努力奋斗。然而,当我们满心欢喜的拿着满载荣誉的证书,进入职场时,才发现一场战役刚刚打响。
专业知识是我们进入职场的一项必备本能,是标配,却未必是刚需。总是困惑自己的工作好像丢失了专业,是我观察很多新入职人员在心灵挣扎多年后才能摆脱的困惑之一,尤其是对于科技研发类的硕士以上毕业生而言,这种专业执念现象更加明显。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工作需求并不需要那么多纯粹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在一生的职业发展中,选择与大学所学的专业渐行渐远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环保这类偏重应用型的领域。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