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贵州:加快发展垃圾发电 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附重点任务)

时间:2018-12-26 11:03

来源:贵州人民政府

1.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改造提升现有磷复肥产业,积极发展烟草、茶叶等专用复合肥以及智能型、功能性缓控释生态复合肥等新品种;大力发展精细磷酸盐,加快升级黄磷生产技术,积极发展食品级、饲料级磷酸盐,做强、做优各类磷系阻燃剂,加快开发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高纯电子级磷化工系列产品;推动煤化工产品高端化,大力发展烯烃/芳烃产品、煤制清洁燃料,优化发展焦化产品。加大对特种轮胎、轻轨轮胎等代表国内领先水平产品的自主研发,大力发展全钢矿山机械轮胎、工程用高性能农业子午胎、低断面特种工业轮胎等橡胶产品。支持氟钡资源研发及深加工,大力发展含氟聚合物、高性能氟化盐、含氟精细化学品、白炭黑、硅系及含碘化学品、含碘药物、稀土材料等产品。

2.加快企业绿色改造步伐。全面落实磷石膏“以渣定产”,倒逼磷化工企业绿色转型。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和推广不产生或少产生磷石膏的新技术、新工艺。鼓励和支持企业对传统磷化工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绿色化改造升级,从源头上减少磷石膏产生。以“吃干榨尽”为目标,加大湿法磷酸工艺技术改造,积极推广先进工艺,充分挖掘和利用共生、伴生的氟、碘、硅等资源,做到“共生共荣”,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攻关,解决制约磷石膏制成品市场推广应用技术障碍,支持新型井下磷石膏充填技术推广运用,努力实现新增磷石膏“零堆存”,逐步消纳存量磷石膏。进一步加强磷渣、黄磷尾气、焦炉煤气等化工废气、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3.创新发展模式。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持重点企业在外建基地、拓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重点企业加快主业延伸,建立产品多样化和定制化生产模式,有针对性地增品种、提品质、塑品牌,不断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

4.积极发展关联潜力型服务产业。鼓励企业瞄准市场需求,依托现有基础,拓展发展领域,充分借力磷肥行业优势,积极推动主导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化肥—种养殖—农化服务—加工—营销”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推进企业实现由传统单一制造商向综合性生产服务商的转变。

(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围绕国防军工产业人才、技术等优势,聚焦“航空、航天、汽车”三大产业,重点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级教练机、无人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应急救援装备、地空导弹等,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到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300亿元。到2022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600亿元。

1.加快发展航空产业。围绕现有主机和国家大型客机、大型运输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重大专项,积极打造整机、总成和系统、零部件配套到维修、服务的全产业链航空产业。引进开发生产固定翼、旋翼式通用飞机与消费级无人机,大力发展飞机维修、营运等上下游产业链,鼓励企业承接国际航空制造业转包业务。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支持新兴航空消费,促进通用航空市场持续壮大。2020年,航空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2022年,总产值力争达到260亿元。

2.加快发展航天产业。积极研发适应复杂环境、多种任务需求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进一步推进导航与控制、特种电源、微特电机、连接器、镁铝合金铸造等武器装备高端配套产品发展,参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任务配套,扩大配套规模和配套层级。推动和深化航天技术在抢险救灾、交通运输、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及示范推广。2020年,航天产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2022年,总产值力争达到220亿元。

3.加快发展汽车产业。推动汽车制造企业资源整合,加快重大整车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汽车集团和配套供应商,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发挥载货汽车、客车产能,积极发展高端房车、旅行车,进一步做大乘用车规模。大力支持发展传统汽车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总成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和系统。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培育一批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网联汽车企业。2020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310亿元;2022年,总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

4.积极发展高性能工程机械和能矿装备。积极发展大中型、多功能、智能化挖掘机(高速工程车、应急救援装备、工程钻机),以煤炭等行业智能化改造为契机,加快发展安全高效的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和智能煤炭综采设备,以及矿井提升机、石油钻采工具等能矿装备。

5.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发展壮大高档数控轧辊磨床、数控无心磨床;引进优强机器人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本土优质机器人企业,依托电子、冶金、化工、康复医疗、消防等行业需求,培育发展诊断维护、码垛、焊接、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大力发展外骨骼机器人、四足爬行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加快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培育形成一批涉及增材制造研发、产业化、应用服务的综合性龙头企业。

6.推动基础能力提升。围绕重大工程、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关键产品,鼓励从事基础配套零部件制造、基础工艺流程实施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端电子元器件及组件、精密传感及测控仪器、高端齿轮及精密传动系统、精密微特电机、新能源电池等工业基础件。积极发展高端液压元件、高强度紧固件、高性能铸锻件、航空发动机叶片、高可靠长寿命齿轮、精密轴承、工程机械用零部件等基础零部件。围绕铸锻件配套、电镀工艺、产品(构件)强度和振动检测、元器件筛选、合金材料及复合材料加工等领域,建设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

1212121212.png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