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22 11:08
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
(三)战略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确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总基调,统一了思想认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出台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战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全面指导。省环境保护厅、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联合印发了《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对全省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与《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方案》要求,我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促进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提供了有利契机。“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三河三行业”整治、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等深入开展,为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增添了新的动力。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合力逐步形成,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凝聚共识、协同发力奠定了社会基础。
总体来看,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挑战与机遇并存,要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面推动大保护,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治理的难点重点为突破口,以“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三河三行业”整治、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为主要抓手,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建立健全长江生态环境协同共保机制,努力把长江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廊道。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从长远利益出发,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自觉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和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统筹协调,系统保护。以长江干流为经络,以山水林田湖草为有机整体,统筹水陆、城乡、河海,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产业布局、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系统推进大保护。
突出重点,综合施策。针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大、环境容量偏紧等突出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调整,严格控制城镇周边生态空间占用,科学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加强退化水生态系统修复,加大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力度,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化河网地区水污染治理及大气污染治理。
强化底线,严格约束。确立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强化生态环境硬约束,确保长江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设定禁止开发的岸线、河流、区域、产业,实施更严格的管理要求。
改革创新,科技支撑。针对长江经济带整体性保护不足、累积性风险加剧、碎片化管理乏力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改革,形成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抓、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效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点工作。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全面提升,河流、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建设和谐长江。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全市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46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至50立方米/万元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2立方米/万元以下。
——建设健康长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增强,生物种类多样,自然保护区面积稳步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升,主要河流生态评价优良率达到70%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46.4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建设清洁长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平,全市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4.2%,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得到消除。
——建设优美长江。空气环境质量总体改善,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AQI达标率达到73.7%。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建设安全长江。涉危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健全,区域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到2030年,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和水生态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三、进一步推动水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
突出节约优先,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水资源总量红线约束,促进区域经济布局与结构优化调整,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增强供水调控和保障能力。
(一)严格用水总量与强度双控
实行用水总量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覆盖市、县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取水许可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到2020年,全市用水量控制在46亿立方米内;到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6.45亿立方米以内。
编辑:汪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