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2 14:23
来源:山东省发改委
(五)环境保护全面加强,生态建设见到新成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做好中央环保督察迎查和发现问题整改,全力推进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绿色矿山建设、采煤塌陷地治理等工作进展良好。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强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治理、燃煤小锅炉淘汰、煤改气煤改电等重点工作,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3.2%,实现历史性反转;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省份中位列第一;压减煤炭消费2706万吨,相当于五年任务一年完成。制定实施了落实“水十条”实施方案一期行动计划,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榆横至潍坊、扎鲁特至青州“外电入鲁”通道建成投用,新增外电接纳能力5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19.4%,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六)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达到367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达到15118元,提前3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进一步压实责任、统筹资源,全年实现省标以下83.2万贫困人口脱贫。60万黄河滩区居民脱贫迁建全面启动,全年开工村台18个,动工外迁安置社区41个,总体建设进度远超预期。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面启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社会救助能力不断增强,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达到516元/月、4249元/年,比上年分别提高18.5元和435元。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分配入住率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6.9万户。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推开,加快高校与科研机构整合共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整合成立,齐鲁医科大学组建顺利推进。成功争取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试点,积极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取得丰硕成果。平安山东、食安山东建设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防消防、档案史志、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大而不够强仍是我省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重点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一些风险隐患也要高度重视。一是经济转型、动能转换还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必须持续加力、久久为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环保、安全生产等约束条件加严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还会延续。二是促进高质量有效供给的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政策创新、监管服务等与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资本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偏低。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还需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创新动力支撑不足;“放管服”改革的协同性还不够强,营商环境还不够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四是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仍然较高;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势疲弱,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五是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有不少难题;金融、房地产、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点较多,严守底线防控风险任务还比较重。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谱写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现代化强省建设新篇章。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一)经济增长。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这样安排,与“十三五”规划目标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为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等腾出更大空间。
(二)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11.5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左右,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9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此组目标体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引导各方面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逐步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社会民生。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这组指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四)生态环境。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等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目标。这组指标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符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上述目标中,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确保完成;生产总值等指标是预期性、导向性的。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加快打造我省经济质量优势。一是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1)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加快形成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机制,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坚决遏制严重过剩和落后产能盲目扩张,全年计划压减粗钢355万吨、生铁60万吨、煤炭465万吨。组织开展好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彻底退出不合规不达标产能。完善“僵尸企业”破产重整机制。(2)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继续实行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鼓励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3)积极稳妥去杠杆,创新市场化债转股交易模式,提高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比重。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强化金融秩序源头管控,加强政监金企协作,降低不良贷款规模和占比,扎实做好担保圈破解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全面完成存量政府债务置换,稳妥处置隐性债务风险。(4)全面落实推进营改增试点、优化增值税税率、降低企业用能物流成本等政策,着力构建涉企收费治理长效机制。聚焦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控制,推进企业内部挖潜增效降低成本。(5)坚持既补硬短板又补软短板,实施好我省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力度分领域工作方案。二是扩大优质增量供给。(1)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推进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山东速度向山东质量转变、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培育建设一批示范工厂(车间)和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制定扩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支持政策。继续开展好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扶持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特色小镇和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2)推动品牌经济发展,加强产品、企业、行业、区域和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开展标准质量提档升级行动,提高品牌高端价值和“山东标准”建设水平,创建全国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三是有效激发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五年培训规划,健全企业家参与政府决策制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规范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二)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为总要求,以打造“5+5”十强产业为重要着力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加快落实综试区建设总体方案。强力实施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编制“5+5”十强产业专项规划,出台各领域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意见。认真梳理总体方案和实施规划中的重大政策、重大战略和“10+2”重大事项等,确定优先推进清单,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力争取得重要突破。设立60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整合各类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香港山东周、鲁台经贸洽谈会等交流合作载体,举办多种形式的推介会、恳谈会,加大新闻宣传和培训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支持综试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二是着力培育壮大“5+5”十强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产业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抓好鲁北环渤海湾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石化基地。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产业扩容升级。三是加快“四新”“四化”发展。(1)统筹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等发展,重点推广开放式研发、个性化定制、协同式创新等新模式,提供线上线下智能化垂直化服务。争取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落户山东,争创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2)加快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研究出台我省网络直播、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领域监管办法。(3)开展供应链创新发展试点示范。支持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为客户提供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和专业化集成方案。推动服装设计品牌国家平台建设。四是用工程的办法推进重大工程建设。调整充实重大项目库,以“四新”为重点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生物医药、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双创平台、现代物流”和“基础设施”的“12+1”项目布局。印发实施重大项目库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建好用好管理服务平台,创新以区域为横轴、政策为纵轴、项目为斜线的“两轴一线”推进模式,对入库项目在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资金保障等方面优先支持。谋划确定10个重点发展领域,从项目库中筛选100个左右省重点建设项目,构建“10+100”项目推进机制。
(三)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一是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稳妥实施员工持股试点,推进一般竞争性领域中小国企的国资产权退出。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部纳入统一监管体系。全面完成省属国有企业处置“僵尸企业”任务。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建设。二是深化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支持中小微企业各项政策措施。健全产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三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出台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实施意见,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统筹推进禹城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稳妥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抓好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健全垄断行业价格监管体系。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1)再取消下放一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创新,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2)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把更多符合条件的涉企证照事项纳入“多证合一”改革。(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制度,探索建立审批首问负责制,对省预算内投资的规模以上项目全部实行代建。(4)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基本完成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建成运行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服务、监管系统,高标准建设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5)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扩大失信联合惩戒的领域和范围。五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1)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积极为资金供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大力培育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农村合作金融等新型普惠金融业态,注重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2)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推进地方金融业态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能力建设。六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