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9 15:40
来源: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作者:宋冠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快速膨胀,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而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和废弃油脂等餐厨垃圾,其科学化处理方法愈显重要。苏州市吴中区各级公共机构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推广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建设,力争树立节能新标杆,引领绿色新风尚。
思考之一,推进公共机构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的紧迫性
一是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迫切需要。堆放运输时,餐厨垃圾极易变质、腐烂,滋生蚊蝇,招来鼠虫,产生大量毒素及散发恶臭气体,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直接污染周边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填埋焚烧处理时,也由于其高含水率和低热值而往往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和利用,大量占据填埋场库容,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渗滤液等二次污染物质;同时,餐厨垃圾来源复杂,含有各种细菌和病原菌等危害物质,借助各种非法渠道重新进入食物链回到人体中,危害人体健康,即使进行了饲料化处理,也无法避免蛋白同源性问题,食品安全隐患巨大。在公共机构推行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通过“源头分类收集-就地及时处置”的模式探索,是缓解焚烧和填埋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压力、改善环境污染、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垃圾猪”的迫切要求和有益尝试。
二是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的有效需求。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对资源的渴求,废弃物资源化是其中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可通过技术手段将厨余垃圾转变为有机肥料、饲料、油脂等资源。仅有机化肥一项,经过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产出有机肥料0.3吨。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两级公共机构共344家,在编人员18000左右,常驻用能人数达11万多,每天餐厨垃圾产生量近9千公斤。在全区公共机构全面建设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并合理运行,一年仅有机化肥即可产生近7千吨,废弃物资源化的潜力巨大,综合效益可观。
三是公共机构示范引领的责任担当。党政机关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管理中枢和全社会绿色节能环保活动的倡议者、组织者、领导者,担负着推动、指导全社会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重任,它的强制执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公共机构党政机关带头配备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对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对引导和推进全社会开展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形成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着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
思考之二,推进公共机构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的有效性
一是意识深入人心。自2012年开始,苏州市吴中区各级公共机构开始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营造了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牢牢把握管理网络、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三个关键环节,将垃圾分类的设备直接延伸到公共机构科室、个人,张贴分类标识标牌,落实工作制度,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初见成效,为实施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技术日趋成熟。目前,在吴中区辖区范围内,就存在数家专业的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备生产厂家,克服了厌氧消化处理、高温好氧堆肥处理、饲料化处理等技术的缺陷,具备了较成熟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利用高温复合微生物菌种降解有机垃圾的原理,使餐厨垃圾完全降解和转化,最终转变为有机肥原料,厨余油和地沟油通过油水分离机器变成生物柴油,变废为宝,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降解过程全封闭、不冒烟、不洒漏、无异味,产生的水、气经过设备处理后达标排放,绿色环保。其具备的占地面积小,处理时间短,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资源利用率高,无二次污染的优势,为吴中区公共机构实施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是综合能效高。目前,绝大多数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备的量级主要分200公斤、300公斤、500公斤、1000公斤、2吨、5吨,代表了每24小时餐厨垃圾的处理量级。以最小量级为例,其合理的最低处理量为每日150公斤至200公斤,其经济效益和设备运行能效将达到综合的最佳点位。公共机构,特别是学校、医院、合署办公的党政机关,人员构成数量稳定,具有一定的规模,且餐厨垃圾相对集中,易与其他垃圾分类,设备运行的能效优势明显。根据统计,吴中区有60余家公共机构,常驻用能人数达300人以上,总人数达8万以上,日产生餐厨垃圾及相关废弃物高度集中,达到了150公斤以上的量级,完全具备了实施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的能效条件。
思考之三,推进公共机构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的现实性
一是重视程度不高。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工作属于新兴工作,在基层长期以来经济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不可动摇,高于其他工作的认识,使公共机构的主要决策者往往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到位,投入的关注度有所欠缺;而且由于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早期的投入可能会比较大,经济效益、公众效益却显现迟缓、不明显,公共机构的工作热情往往不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管理体系不健全。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工作,除了垃圾的分类处理程序外,还存在设备运行维护、资源回收后与相关企业合作合理利用等后续衔接环节,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而公共机构人员编制都有明确的限定,很难配备独立的工作岗位和专业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而且公共机构分布广泛,层级较多,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三是资金保障不到位。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工作作为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内容,目前,社会主要工作资金由市容市政管理部门主管,而这个部门主要承担了城区街道和乡镇居民社区和农村的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建设,公共机构的设备建设并未列入项目清单,使公共机构在建设资金上存在错位。基层公共机构,没有人员、资金、措施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思考之四,推进公共机构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对策建议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