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分析|搜索、电商、拼车 固废行业的BAT思维

时间:2017-11-23 15:18

来源:宇墨Umore

作者:王慧芳

在“数据为王”的时代,环保企业也走起了“互联网+”的路线,对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科技公司格外青睐,而近期这样的趋势在固废行业格外显著。十月,东江环保公告为打造危废智慧管理平台,公司拟收购深圳市华藤环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余下10%股权。这是今年下半年第三起针对信息科技公司的收购案件。早前,安徽盛运环保为提升环卫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向上游智慧环卫领域的拓展,拟收购北京轩慧国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中国天楹为促进公司环卫一体化及垃圾分类业务在大数据、云平台方面建设的快速发展收购上海盈联电信科技有限公司50.99%股权。互联网风潮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席卷新兴市场,智慧水务还未完全成型,固废处理处置就已经跃跃欲试。本文旨在盘点近期固废行业涌现的具备BAT思维的平台,或对有志于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源整合优化的企业有所启发。

搜索

从广面的信息搜索来说,国内环保行业垂直媒体分类越来越精细化。过去媒体往往以水、气、固为分类依据,而现在随着各产业链的完善,每一个细分领域也都有了相应的囊括行业动态、研究文章、招投标信息等各类内容的门户网站。除此之外,数据可视化的兴起也带动了一批搜索信息分析平台的发展。如以“固废处理”为关键词,可查到本周固废处理在产业大数据中的排名、本周热点信息、行业关注度和舆情指数等。如果说门户网站可助企业紧跟时事、速览行业现状,那大数据分析平台就是企业预测未来趋势的利器。

从更具体的细分角度来说,不少信息科技公司也开始挖掘每个领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痛点,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比如虽然业内普遍认为国内危废待处理量十分巨大,媒体对该行业的报导也是动辄千亿市场,但是废物产出地分散、规模种类差异大、处理价格不统一、规范缺失等问题却导致危废处理一直面临“吃不饱”和“吃不下”的不均衡问题,即一些企业超负荷运作,一些持证单位设施却负荷率严重不足。为了改善这个状况,易绿网出了一张包括全国27个省千余家处置企业的分布和处理量情况的“危废地图”供产废企业参考,帮助企业匹配地理位置和能力合适的对接方。

电商

阿里巴巴这类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简而言之就是B2B需求对接,固废行业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对设备和技术的需求。除了传统的线下展会对接,线上平台也快速崛起。东江环保于十月收购的华藤环境旗下拥有的65环境网就是一个联结环保行业采购方和供应商,用于环保产品及服务交易的B2B电商平台,业务范围涵盖环保设备、废旧物资、废物处置、环境监测等。企业官网显示平台已有14,000余卖家与40,000余买家入驻。依托平台的数据,65环境网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供应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针对危废领域,囊括危废接收到最后处理结果监测整个业务流程的数据支持,对于公司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监测危废处理情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都有所帮助。

对待处理处置废物的需求。这一点和上文提到的危废地图类似,但相比单方的搜索,商务平台是一种更精准、即时性更强、更需要双方共同参与的方式。以东方循环网为例,网站收录了包括废金属、废塑料、废电子电器、危险废物等在内的各类废物的交易与招标信息,同时会对产废与回收企业进行推荐。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性,平台收纳的信息增长迅速、更新率快,同时企业之间可以即时通讯,无需再利用第三方协助沟通。基于逐渐扩大的市场需求,诸如东方这样试图成为细分领域阿里巴巴的平台逐渐兴起,从“找”到“聊”的过程也越来越快。

拼车

滴滴拼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典范,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上功不可没。固废行业在解决了需求对接问题之后,就需要找寻废物转移的方法。宇墨此前的研究就多次提到,危废处理企业估值飙升,单位处置价格也高涨。这对环保行业确实是利好消息,但是产废企业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数据显示,上海约有6000家危废生产企业,其中4000家企业只产生少量危废。上海尚且如此,全国各地中小产废企业的数量必然更是多的惊人。这些小企业可能一年只生产1-2吨废物,但是危废的运输车辆基本为5吨以上的大车,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即使找到愿意接受的处理商,运输成本和处置成本也都非常高昂。于是就有平台想出了“拼车”方案,即有需求的企业在网上下单,处置企业在统计了这些订单后统一安排车辆及人员清运。这不仅让小规模废物有了出路,也让处理商增加了供应来源。

除此之外,物联网的发展也让固体废物的收集和清运渠道得以优化,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比如此前盛运环保收购的北京轩慧国信科技,就可以借助监控中心实时查看作业车辆的位置信息、行驶轨迹、作业状态、作业效率等,来对作业车辆和路线进行设置,从而实现车辆快速的调度,保证作业效率最大化。

从搜索引擎到B2B平台再到共享经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正在环保行业稳定推进。虽然尚难判断同在风口的“互联网”加“固废处理”是概念炒作还是良性结合,但从目前形势来看,这一模式已成为环保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