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25 11:29
来源:泰州市政府
日前,中国水网获悉,《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已经印发。全文如下:
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0日
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泰州“十三五”期间聚焦发展的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推进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产业全面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基本形成了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环境友好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等五大领域的产业体系。全市从事节能环保生产经营服务企业219家,规模以上企业67家,其中节能产品生产企业13家、环保产品生产企业21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9家、节能环保服务企业6家、环境友好产品生产企业18家。节能环保服务业务范围拓展至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开发、节能环保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友好产品开发、能源管理与环境检测、节能环保技术咨询、设施运行服务、排污权交易和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302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3%,处于全省中游,已成为泰州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
2﹒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产学研合作,先后攻克高效低能耗、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微动力一体化处理设施、土壤多指标快速检测等20多项关键技术,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技术,全市节能环保技术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稀土永磁伺服电机、高效线性电机、节能冰箱、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非晶变压器、空气源三联供空调机组、一体化水处理设备、高效布袋除尘器、一体化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环境检测仪器、高效污泥脱水机等产品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大功率高压(20000kW、10000V)电机、超高效防爆电机、蓄热式工业炉、LED照明等一批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上骐电机、乐金电子等企业的100多款高效节能产品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200多款高效节能产品达到国家二级能效标准。一体化水处理设备、高效布袋除尘器、高效污泥脱水机等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
3﹒节能环保服务业迅速起步。全市已有6家企业入围国家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7家企业获得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证书,32家企业获得环保服务总承包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路灯合同能源管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第三方运营管理已在全市逐步推开。工业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加快实施。生态修复迈出坚实步伐,泰兴市列入全国土壤修复产业化试点示范。全市已建立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4家,工业污染、环境社会化检测取得突破。
4﹒特色产业园区初具雏形。泰兴环保科技产业园、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区、兴化循环经济园区、泰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姜堰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初具雏形。其中泰兴环保科技产业园环保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集聚环保企业86家,拥有污水处理泵阀、船舶污水处理设备、垃圾及固体废物、脱硫脱硝一体化处理设施、分离过滤机、空气源三联供空调器等一批环保及环境友好产品,着力打造产、学、研、用结合,设计、制造、服务、总承包的环保产业链,2014年被环境保护部列为国家环保服务业试点单位。泰州市静脉(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选址建设。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较弱,集成创新能力还需加强。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较少。企业节能环保装备产品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咨询服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紧缺。
2﹒总体实力有待增强。全市现有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数量只有67家,龙头骨干企业较少,知名品牌不多。节能环保产品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业结构呈现“低、小、散”的特点,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3﹒投融资政策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在获得信贷资金的机会、额度和长期性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扶持措施需进一步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政府采购倾斜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产业发展多元化投资渠道不够通畅。
4﹒服务业发展有待提升。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增加值仅占节能环保产业总增加值的2%,比重远低于全省5.3%的平均水平。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检测等市场化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节能环保产业信息发布、科技咨询、服务代理、产品交易、金融投资等公共服务平台亟待建立和完善。
(三)发展形势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将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新的机遇和空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以应对气候变化向低碳经济转型为核心的绿色发展规划,实施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目前,发达国家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新变化,中国也将抓住这一“绿色”机遇,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进程中,促进经济转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节能环保产业“走出去”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有利于我国大力开拓国际节能环保市场,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地位。
编辑:洪翩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