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南充市环保“十三五” 规划》印发(全文)

时间:2017-03-01 11:21

来源:南充人民政府

7.3.4分类管理,强化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控制

(1)开展全市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到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和土壤污染分级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按照耕地受污染程度实施分类管理。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为依据,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2020年底前完成。对未受污染耕地土壤,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对受污染程度较低、仍可作为耕地的,采取种植结构调整、农艺调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措施,确保耕地安全利用;对于受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对不适宜种植的土地,依法调整土地用途,划分农产品禁止生产区。

(2)加强受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控,各地要以拟再开发利用的已关停并转产、破产、搬迁的化工、金属冶炼、农药、电镀、危险化学品企业原有场地及其他重点监管工业企业场地为对象,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并对受污染场地开展治理修复。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造成场地污染的单位是承担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的主体。造成场地污染的单位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承担相关责任;受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承担相关责任;对于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构建部门间的互联沟通机制,严格控制受污染场地土地流转,对未按规定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风险评估或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用地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2018年底前,各地要逐步完成受污染场地排查,建立受污染场地名册,并实现动态管理。

7.3.5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完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体系

(1)健全固废管理体系

建全污染源档案,建设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建立全市固体废物管理数据库。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做好危险废物、工业废物的申报登记工作,强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和处置的监督。

(2)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

鼓励企业采取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源头上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积极扶持企业开展危废的循环利用,采用先进的回收利用技术,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

完善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制度。加大危险废物利用、处理、处置设施力度,加强经营许可证准入管理和动态淘汰。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专业化运营,对现有处理设施进行全面的监督性监测、清查,开展风险评估,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水平。

强化医疗废物处置。严格医疗废物的全过程监管,全市所有医疗废物必须进入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处理。同时,视情况对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扩能改造。

(3)推进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系统,生活垃圾收集逐步从混合收集向分类收集转变,开展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积极推行净菜进城、净菜上市,限制过度包装,推广易降解塑料制品和多次循环使用的包装袋,控制生活垃圾产生量。根据城市的规模与性质,合理确定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处理技术,建设餐厨垃圾处理示范工程。

以县级和重点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县级、建制镇以卫生填埋为主,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由单一填埋向焚烧、填埋及综合利用处置相结合的多元化处置方式,提高垃圾资源化率,节约土地。落实渗滤液处理,搞好垃圾处理设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修复工作。到2020年,城镇(含重点流域镇及3万人以上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50%。

加快现有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加强简易垃圾处理场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有效防范二次污染。完善渗滤液处理设施,新建和已建填埋场的渗滤液均需就地处理达标排放。强化垃圾处理设施的规范化运行。

(4)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全面实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生产工艺,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减少废物产生量。以资源化综合利用为重点,抓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合理的废物、原料、产品、用户的废物循环网链,形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技术水平。

加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及汽车回收处理力度,规范引导行业发展,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贯彻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范废旧电器及汽车处置利用设施建设,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拆解处理,合理布局,实施处理机构资格许可制度,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补贴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废旧电器产品收集、运输、储存、拆解和处理等过程的污染防治。

7.3.6构建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遏制重金属污染

(1)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对重点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进行全面调查与综合评估,摸清环境风险的高发区域和敏感行业。对排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和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等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排查,建立环境风险源分类档案和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更新、分类管理。

全过程推进环境风险管理。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应对防范环境风险提出明确的要求,实现环境风险防范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将环境风险纳入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等环境管理体系。

加强监管,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提高标准和建立激励机制,建立高风险重污染企业退出制度。对于危险化学物品等高环境风险物资的存储、运输、使用,利用物联网和电子标识系统,实施全过程监控。建立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特征污染物监测报告制度,全面推行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切实加强企业防范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对重点风险源和敏感区域定期专项检查,对于高风险企业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或搬迁,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坚决关停。

1...11121314151617...19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