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环保产业并购回顾
如果写一部环保产业并购史,“十二五”的这五年一定配得上“波澜壮阔”这四个字,环保产业以远超出上一个阶段的并购数量和并购资金规模完成了第一次千亿级的资源整合。
大量低效率的资产通过并购获得了新的活力,大量的投资和投入通过并购完成了经济上的兑现,大量的商业上和技术上的创新得到了更多资源的滋养……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层面的推动因素的作用下,整个产业呈现活跃和景气的势态,不同层级的企业有了突破固有格局(经营模式、业务区域等)的动力,领先企业希望稳固优势,新兴企业意图追赶,相同层级的企业希望实现差异化竞争……在多元化的战略需求下,环保并购市场走向繁荣和多元。
五年之间,环保并购除规模增长之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首先,标的明显变贵了。根据对2012-2014几年间数百个并购案例的统计分析,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环保类标的在几年间的资产溢价率(溢价部分/净资产)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都达到了400%左右水平。从供需关系角度解释,并购市场的买方需求这家更加明显,优质标的价格水涨船高。
其次,资本方在环保并购市场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最突出的例子就是2014年以来大量出现的上市公司连同投资机构成立的环保并购基金。此类基金也是为并购大潮推波助澜的力量。在标的溢价水平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基金有利于环保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实现杠杆收购。并且上市公司可以避免以自身作为直接的收购主体,在操作层面可以实现更加顺畅和高效的收购。尤其是国资类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截止目前约有15家上市公司联合投资机构建立了环保并购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百亿左右。并且不少基金已经有所斩获,如天保重装对美国圣骑士环保,巴安水务对奥地利KWI公司的收购等。
此外,“十二五”期间,环保企业在并购方面实现的另一个跨越是海外并购。大量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完成了相当数量的海外并购。五年间累计收购的海外股权和资产价值接近百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几年间环保企业的海外营收水平并未相应出现明显的上升。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海外并购以获得技术为目的,针对的目标市场还是国内环保市场。真正以投资海外市场为目的的并购很少,即使有,也还未实现体现在报表中的稳定营收。可以这样概括环保并购的“十二五”:在“十二五”期间,并购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进程,而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同时催生了更多且更多样化的并购。
“十三五”环保产业并购展望
展望“十三五”,国家层面的环保工作将进入新的阶段,环保产业也将面对新的市场机遇。根据对环保行业并购的长期研究和观察,宇墨对“十三五”阶段环保并购做出如下判断。“十二五”期间的一些趋势还将继续。
• 趋势一:在还有相当大的并购势能未释放的情况下,环保并购规模(金额和案例)还将继续增长;
• 趋势二:海外并购、新兴领域并购、国企混改……下一阶段的环保并购市场将继续有着多元化的并购主题;
• 趋势三:环境改善成为环保工作核心,并购主流目的将从盘活资产越来越转变为变为争夺优质资源,优质标的高溢价还将是环保并购的常态。此外,环保并购市场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看点。
• 看点一:大鳄来袭
在“十二五”中后期,不少非环保企业对环保行业表现出现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已有不少转型环保的试水者。但在这一阶段,大部分转型企业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行业格局的影响都比较有限。未来几年,随着行业规模继续扩大,细分领域的市场大门进一步打开,一些大鳄级的企业(包括大型国企、央企、房地产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将可能通并购入场分食蛋糕或实现其他战略目的,彼时行业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看点二:“大吃小”到“大联大”
“十二五”期间,“大吃小”型并购是环保行业并购重组的主流。而在未来五年,一些领域的竞争程度将显著提高。为避免激烈竞争带来的消耗,环保行业可能将出现老大和老二老三之间,龙头和龙头之间的兼并重组,国际环保市场(如Ecolab并购Nalco)和中国目前的互联网行业
• 看点三:海外并购的“引进来”到“走出去”
虽然像前文已论述过的一样,中国环保企业目前主导的海外并购还是以“引进来”为主要目的,但也已有先行者迈出了进军海外市场的步子。在未来,随着国内环保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提高,“走出去”拓展和经营海外市场,将很可能成为一些具有实力的环保企业的共有的重要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一带一路”,一系列宏观计划和措施都将为之提供理想的投资环境。那些发展落后于中国一定时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在未来出现大量环境治理和环保需求,海外环保市场投资的机遇窗口期将要到来。
• 看点四:外企归来
因为缺乏经验、技术以及资金,中国曾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经历过一个大量引入外资进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国际环保企业也借此机会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而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在经营方式和理念上更接地气的本土环保企业的茁壮成长,国际环保企业(尤其是投资运营类企业)实际处于一个不断收缩和退出的态势,在如今的中国环保市场,外企早已不再是主角。然而宇墨并不。虽然中国对国外资本的需求不再热烈,但却越来越需要先进的、国际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如果中国环保市场在未来变得更加市场化和开放,具有这些资源和优势的国际企业将可能重回国内市场。而这一过程也将可能出现一些外对内的跨国并购。
编辑:李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