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跨界环保成风潮 5大风险需谨慎

时间:2015-09-09 15:29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李艳茹

近期,以中铁、中石化等央企为代表,多家企业跨界进入环保领域。几年的发展,使得环保产业从让人“犹疑试探”、“远远观望”变得炙手可热。新常态下,多家企业跨界涉足环保,有新兴产业可见的利益值得垂涎,也有行业或明或暗的风险需要考量。

行外企业高密度“杀入”环保领域

2015年8月,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南京分公司非铁路营销斩获南京市江宁南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公司首次进入国内污水处理市场。

2015年8月,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节能环保公司)日前在湖北武汉正式揭牌成立,自此,中石化旗下拥有了首家节能环保方面的子公司。

2015年8月11日,徐工机械公告称,公司拟出资10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徐州徐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进军环保行业。

2015年6月12日,北京国电富通公司中标神华国华永州电厂2×1000MW发电机组湿式静电除尘器项目。自此,国电富通公司进入火电厂湿式静电除尘器服务行列。

2015年4月20日,华鼎股份公告称,公司拟投资主要从事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业务的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3月30日,上风高科公告称,将以现金和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收购环保监测领域的综合性服务龙头企业——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权。涉足各类气体、水质、水文环境监测。

2015年3月16日,主营园林配套产品的普邦园林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以4.42亿的价格购买深蓝环保100%的股权,进入环保行业。

2015年2月,人民控股集团与确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人民电器集团进军环保事业对外发布的一个积极信号。

早前,以工程施工等传统业务的葛洲坝进行了包括成立绿园科技、并购凯丹水务等在内的多笔环保业务投资,涉及水务环保、污土污泥治理、分布式能源等领域;以城市景观系统运营为传统业务的东方园林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的“清华东方生态国际战略规划研究中心”,揭开进军生态领域,此后接连布局水生态治理、固废、土壤修复等诸多领域。湘鄂情、鼎立股份、康盛伟业等上市企业进军环保产业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跨界企业“凭什么”进入环保

并购是主要方式

通过并购实现跨界进入是大资本集团最简洁的途径。对于企业来说是发展战略的构建和实现方式,对于投资者而言是获得回报的理想渠道,对于研究者则是把握行业发展节奏和状况的窗口,对于公众更是获得更好更全面产品和服务的机会。中国环境报曾统计,2014年全年我国环保相关并购案例数量在100个左右,涉及交易金额共约250亿元,上市公司和股权投资机构联合成立并购基金成为风潮。

在政策方面,证监会在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取消了对普通并购重组的审批程序、发行股份并购方式的最低发行股数和金额的门槛要求,企业并购的时间成本有所降低、并购方式的选择空间将更大。

投中研究院认为,由于受到政策利好影响,环保公司盈利将持续增长,从而引导市场资本持续流入,预计未来几年,环保行业并购潮将持续火热。而未来环保行业领导企业的发展目标很可能是从单一向全产业链发展,成为综合性巨头企业。

有进入行业的优势或契机

部分进入环保领域的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共性。它们的前身或与环保密切相关,或有其进入行业的良好契机,或拥有较强的投融资能力使其能在项目间周转。

中信集团成立的中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依托自身投融资及资本营运能力,在投资、建设、运营各种水处理项目方面出手便捷。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哈尔滨电气等企业,由于自身业务涉及烟气排放,因而在烟气处理领域早有涉足。东方园林是城市景观系统运营商,在景观设计、生态建设方面颇有建树,对于与生态关系密切的环保领域,分一杯羹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绿色的环保产业亦有诸多风险

“中国做环保的企业太多了,一万多家环保企业,不是刚刚涉足,就是只顾眼前没有规划。”中兴环保董事长魏兴民在不同场合曾多次抱怨中国环境产业市场。可见,在机遇遍地的同时,环保行业因其特殊性也存在一定风险。外来公司在进入时容易面临技术、法律、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风险。

技术是跨界企业进入环保的高门槛。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中国大多数公司来说,由于资金和人才的欠缺,研究工作难以深入进行,因而都存在着技术研究等方面的风险。

环保产业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由于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还处于一个上升和发展的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存在着滞后性,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出台政策不成熟等风险,对规范市场操作有着不良影响。

半成熟市场要求企业寻找适宜切入点。早先进入环保领域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定的份额,后期企业要抢占市场份额和制高点,势必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给这类企业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在产品的市场定位上,外来企业也可能由于对市场切入点缺乏前瞻性考虑,导致难以在投资定位上把握方向。

行业特性可能导致资金周转期较长。由于新的产品在投入市场时短期内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因而新进入环保的企业易出现准入期加长、资金流转不灵等情况,难以维持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环保产业还需要创新营销策略。新进入环保行业的企业,一般难以在既有的营销模式下进行环境产品的营销,不得不培养新的营销人员和开辟新的营销渠道,从而增大企业在营销方面的投入。

新常态下的环保产业,既有压力也有机会。由于环保产业推进政策的加速出台及大资本的不断涌入,可以说,环保行业政策利好不断。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进入环保,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度可期,或将为大众呈现出更加多元、繁荣的景象。

编辑:李艳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