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2-26 16:22
来源:中信环保
1月28日,陈吉宁就任环保部党组书记一事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环保部正式迎来“陈校长”。关于此事,南方周末、21世纪等多家媒体已有较为详细报道,在此不再赘述。我们整理总结了过去几年内陈教授曾署名的100篇左右文献资料,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其上任后的执政思路,以及相关领域潜在中长期投资机会。
具体来看,陈教授在应对城市水环境问题方面强调节水与回用的思路以及流域/区域化管理(针对滇池研究较多),特别将城市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视为解决水量短缺、水质恶化为核心的城市水问题的根本途径(战略及技术层面均要优于跨区域调水);此外,讲究模型规划、系统集成等工具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这或为业务相关以及研发储备上关联度较高的环境监测类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基本情况
陈吉宁教授长期致力于环境系统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将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环境工程、规划、管理和政策研究,特别是如何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综合性评估及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曾赴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具备良好国际视野。组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攻关、重大专项、基础研究以及国际联合科研项目等。
专业研究
2000-2003科技部重大专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研究与示范已完成
2001-2002“辽河流域‘十五’环境规划”
2003-2004“十五”攻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和技术研究与示范已完、“全国面源污染控制政策框架与行动方案”
2003-2004亚行、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农村非点源污染分析及国家政策框架已完成
2003-2004“十五”攻关面源水污染控制成套技术和示范工程研究已完成
2005-2005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已完成
2005-2007中国工程院中国不同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农业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正在进行
2002-2006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质安全净化新理论与新技术正在进行
2001-2006荷兰政府中国环境管理研究正在进行
2010环太湖城市群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
参与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水质安全与净化理论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地表饮用水源地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环境产业管理的微观基础与宏观政策分析
城市居民家庭用水行为机制研究
主要著作
《中国城市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的潜力评估与政策框架》-2009
《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以滇池流域为例》-2009
《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的理论与应用》-2010
《城市二元水循环系统演化与安全高效用水机制》-2014
文献观点 总体思路
提出可持续城市水系统理论框架,包括水量理论(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约束,而不仅仅是自然性)、效率理论(多尺度效率评价)、设施理论(遵循效率/生态完整性/公平原则)。
应对城市水环境挑战:要把城市水系统跟流域水文系统解耦,排放越少,影响与小,强调城市、工业节水及回用;解决营养物质的区域平衡问题;水环境设施要向组团式、小型化方向发展;尽快实现区域的规模化、标准化运营和绩效监管。
解决水危机战略选择:节水/水回用(与远距离调水相比拥有长期技术比较优势和较小的长期投资分析风险)、推广生态排污系统建设。
需要系统的方法和系统的工具重新分析城市水系统,在信息整合后构建模拟系统,并重点解决空间变异性、可靠性两个问题;在Digital Water平台上进行分析,这不仅仅建立在软件包基础上,还配有大量可以观测城市设施各个断面不同节点的在线控制设备。
构建新型水资源评价模型,通过“水质”这一桥梁,实现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的统一,也实现水质和水量的统一。
给水工业由单纯地强调给水的公益性向适当地重视其商品性过渡,政府职能将由原来的服务提供者逐步转向市场的管理监督者,需要兼顾权衡消费者、给水企业和社会资源等多方面利益。
代表文献:《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机遇与挑战》、《解锁中国水环境叠加压力》、《以系统方法解决水系统问题》、《城市水系统特征分析与技术误区》、《基于水质的水资源模型与水质经济学初探》、《市场化机制下给水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调控》等。
模型规划
强调模型分析、系统集成等方法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城市水环境、水资源配置、降雨径流、污水厂运营、排水管网系统、非点源污染、氮/磷物质循环等。
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水政策的模拟分析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反映社会生产、生活与水资源、水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特征的ABSS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广阔。
构建兼顾目标总量和容量总量的水污染排放限值方法,为我国由目标总量管理向容量总量管理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代表文献:《基于复杂系统建模的水管理政策研究进展》、《环境模型参数优化方法的比较》、《环境模型参数识别与不确定性分析》、《水资源配置多准则决策敏感性分析》、《我国城市水环境产业发展规模和市场容量的SD模型》、《SWMM模型在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一种兼顾目标总量和容量总量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方法》、《滇池流域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等。
流域治理
现在的环境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区域性的问题,需要城市联动来解决,需要放到更大的空间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流域管理是基于流域的水文学.因为水是流动的,流域管理是一个跨部门、跨区域的,由地方政府积极参加、建立的一个管理框架。
开展实施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课题,形成一整套面源污染控制的集成示范技术,氮磷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大幅削减进入滇池污染负荷。
调查、评估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实行收费政策的可行性和收费标准(例如滇池),探讨经济及社会角度可行性。
代表文献:《流域管理及国际比较的启示》、《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的收费政策研究》等。
污水处理
今后污水处理建设应该从依靠大规模管网建设的“集中处理模式”转向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就地中水回用的“分散处理模式”;大力推动中水回用,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
关注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资金、运行费用、融资、建设周期和能力闲置等方面存在的效率问题;在宏观上可通过引入私人资本促进竞争或者制定合理的政府管制体系;在微观上,可以通过污水处理厂审计或“基准线”等方式实现效率的改善;要积极发展小型、分散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大、中、小相结合的方针,满足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
强调区域化解决方案以及行业整合必要性,需要解决问题包括责任主体、市场化环境、资金等。
注重挖掘污水厂节能降耗潜力,对能耗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强调稳定运行,建立用于综合评估污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策略的指标体系。
代表文献:《采用生态模式处理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与效率研究》、《污水处理的产业发展与运营整合》、《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规律的统计分析与定量识别》、《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初探》等。
再生水
在中国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建立起水的社会循环新模式,把污水再生利用的内容纳入到城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中去,把污水再生利用项目系统化地纳入到现有及未来城市的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城市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量短缺、水质恶化为核心的城市水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建立新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战略的科学依据;政府应通过综合措施来激励城市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潜力的发挥,促进不同层次潜力的升级和转化。
再生水本质上是一种资源战略,具有显著的流域性特征,是一项考虑水质和水量的水资源综合战略,需要用流域水资源费来支撑。
基于宏观战略角度与地区层次相结合,对全国342个地区污水再生利用进行战略分区并明确其需要采取的发展模式。
我国目前再生水利用最大可能规模为17.8×1083/a,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沿海和华北地区,其中北京、辽宁、广东和江苏的污水再生利用潜力约占我国再生水利用潜力的45%;合理的水价改革可有效刺激再生水利用量和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而为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当前水价偏低是造成中水回用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居民对环境关注程度将是影响其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
与南水北调相比,城市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策略在水供需目标的有效性、经济性、决策风险、资源可靠性、生态环境影响、公众可接受性和用水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城市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潜力的发挥,将显著降低南水北调所需的调水量,对当前我国调水区域的城市水资源管理战略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代表文献:《中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发展战略研究》、《再生水的战略思考与定位》、《我国污水再生利用潜力的优化分析》、《全国污水再生利用发展模式的战略分区》、《中水回用的经济与中水利用潜力分析》、《居民对再生水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城市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与远距离调水战略的比较分析》等。
水价
应推行全成本水价,具体应由水资源费、水利工程费、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构成,未来要通过逐步完善水价构成和逐步提高价格水平的方式最终达到完全成本水价。
为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实现投资多元化,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的需要,中央及各地政府应该一方面设计合理的水价调整方案,一方面研究相应的税收政策,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给予一定的扶持。
建立城市居民家庭用水规律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价的提高对自来水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并刺激再生水的需求。
代表文献:《完全成本水价与我国的水价改革》、《我国污水处理理想价格及合理投资结构测算分析》、《城市居民家庭用水规律模拟与分析》等。
编辑:曲宏斌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