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14 10:03
来源:高杰 杨莹 李仲勋
作者:高杰 杨莹 李仲勋
听到楼下熟悉的摇铃声之后,家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奥林清华小区西区212栋的居民钟来英,提着一大包从生活垃圾中分拣出来的可再生利用的废品,连忙来到楼下,交给垃圾回收员称重计费。
称重结果,这包废品价值为15.6元。钟来英并没有当场领取现金,而是将费用存到了一张垃圾分类“绿色存折”上。拿着这个存折,她可以在回收车的货架上挑选购买纸巾、牙膏、毛巾、洗衣粉、洗洁精等生活日用品。自从2012年9月有了这本“绿色存折”以来,钟来英已经用家中扔掉的分类生活垃圾换来了价值400多元的日用品。
哪些垃圾被回收?
不仅包括有经济价值的,还包括塑料袋、玻璃瓶等经济价值较低、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生活垃圾
钟来英的“绿色存折”,是当地城管部门发放的,而上门办理“存垃圾、取日用品”业务的,也是城管局环卫处的环卫工人。
如今,在苏州市吴江区已有两万多户家庭领到了这本“绿色存折”,有了它,居民可以“以物换物”,把家中的可回收垃圾兑换成日用品。
“和一般收废品的相比,我们这收购的垃圾种类要多很多。”苏州市吴江区城管局环卫处金雪华介绍,城管部门回收的生活垃圾种类广泛,不仅包括有经济价值的纸类、塑料、饮料瓶等垃圾,还包括塑料袋、玻璃瓶等经济价值较低,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生活垃圾。可以说,基本涵盖了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所有可回收生活垃圾。
城管揽下上门回收生活垃圾的活,图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不上门去收,这些废品除了少部分价值高的被废品收购人员收走,大部分就被丢弃。”金雪华说,上门回收生活垃圾,等于把可回收垃圾全部分拣出来,减少了填埋量,节省了土地资源。以奥林清华小区为例,每天可产生千斤左右的可回收垃圾,而放到过去,其中八成以上未能得到有效回收。
适当激励,培养居民分类意识
实现各个镇(区)全覆盖,累计发放“绿色存折”两万余本,共收集可回收生活垃圾1000吨,总价值108万元
一本小小的存折本,承载着苏州市吴江区推进垃圾分类的迫切需求。苏州市吴江区城管局环卫处主任俞海军说,目前,在苏州市吴江区每天约产生1800吨的生活垃圾。主要的无害化处置方法,还是依靠填埋处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还耗费了大量资金、人力。
为给垃圾处理寻找出路,2010年5月,苏州市吴江区启动垃圾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在探索过程中,城管部门注意到了一个情况,即大部分家庭都有卖废品的习惯,拣出纸盒、旧报纸、塑料瓶等垃圾出售,这实际上就是对垃圾进行了一次简单分类。但这种分类只是分离出一些经济价值高的可回收垃圾,还有很多可回收垃圾因为价值低被丢弃了。如果通过适当的奖励措施来调动起居民分拣出所有可回收垃圾的积极性,长而久之,居民的分类意识也会得到提升,垃圾分类工作也能够往前跨出一步。
从2011年9月起,苏州市吴江区城管部门开始推出了生活垃圾分类的“绿色存折”尝试。
试点小区的居民们均领到了一张生活垃圾分类的“绿色存折”,每次“卖”废品得到的金额,都会记录在“存折”上,可以当场兑换相应价值的生活用品,也可“零存整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再兑换。每天,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车会在小区内巡驶,以摇铃声为信号告知居民回收垃圾。
“之所以不直接发放现金,而是采取‘绿色存折’这样的制度设计,就是要借此提升居民的分类意识,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环卫处党支部书记钱建新介绍,从试点情况看,通过这个设计,居民垃圾分类习惯逐步养成。在最早试点的奥林清华小区,如今90%的可回收生活垃圾得到集中收集。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放“绿色存折”2万余本,共收集可回收生活垃圾1000吨,总价值108万元。垃圾分类“以物换物”试点工作已经实现了吴江各个镇(区)全覆盖。
餐厨垃圾也“有价”回收
3年多运行,生活垃圾综合减量率达到22.7%,城区试点区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16.7%,各个乡镇试点区域减量率达到22.5%
通过以物换物,可回收生活垃圾被分离出来并得到集中处置,那么不可回收垃圾如何收集?
记者在吴江区太湖新城八坼社区锦华家园小区看到,小区对餐厨垃圾等不可回收的垃圾也实行“有价”回收,方式与绿色存折“以物换物”方式基本一致,即居民将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拿到垃圾集中回收点直接投放到不可回收垃圾车上,然后记录在垃圾分类“存折”上,每天按一次计算,每30次为一个结算单位,达到30次可兑换30~40元不等的洗衣粉、纸巾等生活用品。
“这样做实现了不可回收垃圾不落地处理,避免了二次污染,以前小区垃圾桶边上苍蝇飞舞、臭味扑鼻的现象也没有了。”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环卫所所长李国华介绍,经过近一月的试行,这个小区208户家庭中70%左右的家庭能够严格按照新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投放。
据统计,经过3年多运行,苏州市吴江城区生活垃圾减量化效应十分明显,生活垃圾综合减量率达到了22.7%,城区试点区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16.7%,吴江区各个乡镇试点区域的生活垃圾减量率也达到了22.5%。
编辑:杨瑞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