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开展“美丽横县·清洁乡村”活动中,马山乡群众牢牢树立“美丽家园、自己家园不能脏乱差”的理念,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立足本村实际,建设适用于本村屯的焚烧炉,就地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成为全县就地处理垃圾最好的乡镇之一。
截至9月13日,全乡已建成焚烧炉35座、在建12座,大部分自然屯都建有一座以上焚烧炉,自然村建炉率达到73%,有力地解决了垃圾不出村的难题。
群众智慧创造 解决垃圾处理难题
综观现在已经建成的35座垃圾焚烧炉,每一座都是群众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智慧创造的结晶。
象旺村六旺屯的主任韦星辉说,“我们屯的焚烧炉,垃圾不论干湿,都能够烧。”
笔者不敢相信。韦星辉带我们看了炉,又讲解,我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六旺屯的焚烧炉,是三层设计(不算烟囱)。顶层是一米多高,建有一个倒漏斗型的铁罩,垃圾就从附在铁罩周围,底低下进空气,垃圾就能焚烧。中间层30公分左右,专门就是用来增加空气量。底层是放灰的,垃圾燃烧后成的灰就经过中间层掉进底层,同时也是进空气的主要口。
韦星辉见我们半信半疑的样子,就当场给我们做了示范。他把放在垃圾池的垃圾,包括薯叶藤、香蕉皮等这一类青色垃圾物全部放进炉,五分钟后,掀开炉口,里面的火烧得正旺。
其他村的焚烧炉,也是各具特色。长塘村焚烧炉,是改造原来的砖窑建设而成,形状就是一个窑,是全乡第一个焚烧炉,除了加建一个烟囱和一个大棚外,不用再去另找地方建设,体现了物尽其用的实用精神;卫民社区兴旺村的焚烧炉,是炉内焚烧面积是全乡最大的一个炉,内炉面积达6平方米,只要垃圾物干,半个小时就可以把屯积几天的垃圾全部烧干净,以炉内面积大而著称,此炉设计的理念是高质高效。双桥村委4个自然村的焚烧炉呈火箭型,内炉空间大,燃烧充分不建遮棚,由群众直接拿到焚烧炉放,再由保洁员烧。小向村的炉,则是学习马岭镇龙山屯的做法,没有高烟囱,从远处看,像是碉堡一座,不像焚烧炉,给人以却坚实耐用之感。。所有的这些,都是马山乡群众结合本村创造发明的智慧结晶。
环保兼卫生 “三园”俱清洁
垃圾焚烧,污染环境有多大?这也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实践证明,焚烧,是在目前在农村中最好的处理方式。
在双桥村山背自然村,保洁员蒙以森正在把垃圾放进焚烧炉焚烧。笔者站在炉附近,正个炉只有4米多高,没有闻到焚烧的异味。
“焚烧、填埋、运走,三种处理方式,哪种最环保,最合适?”笔者问到。
“肯定是焚烧。”蒙以森说。
蒙以森告诉笔者,焚烧是以植物性垃圾物为主,塑料袋、尿片只是少数,玻璃瓶、铁器不烧。虽然没有进行实地测试过,但应该比一辆小车排出的尾气废气要少;比埋在地下造成的二次污染要少。填埋,群众都不愿意,他们知道,埋在地下的塑料袋几十年都烂不了,二次污染更严重,况且也没有那么多地方埋,现在土地都是宝,寸土寸金。运走,运费也不低;如果不能及时运走,第二天就会发臭。他现在做保洁员,可以做到垃圾不过夜。况且焚烧后的灰,还能够做肥料二次使用。
根据实际 统筹解决经费等问题
根据统计,马山乡建设一个焚烧炉,大部分的资金是3000元左右。卫民社区兴旺村、太宁村委太宁村等的焚烧炉稍为特别,因为要征地,推地等费用则用2万多元。那么,建炉资金、保洁员工资,钱从何来?
都是以群众自筹资金、干部回乡行、发动社会各界捐资而成。各个自然村大部分都是如此。
建设一个焚烧炉,马山乡的群众不是盲目,不是跟风,而是根据本村实际。各村考虑的起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能够处理得垃圾。焚烧掉,垃圾处理了,烧成的灰还能当肥料二次使用。二是经济承受能力。建设焚烧炉3000-20000元左右,和支付保洁员的一个月工资600-900元,是很多村的群众都能够支付得起的。但是如果运到马山乡再运到县城,支付运费与人工费,现在马山乡大部分的村都支付不起。三是群众方便。焚烧炉建在村旁边,方便保洁员清运、焚烧,或者是群众自己拿垃圾去丢。
讲究实际、实用,是马山乡群众自主建设焚烧炉的出发点与归宿。
总之,建设焚烧炉是马山乡群众根据马山实际而想出的处理垃圾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群众支持、拥护的。经验三个月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
编辑:刘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