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重磅】VOCs监测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500亿市场将释放

时间: 2015-10-27 16:17

来源: 东吴证券

作者: 袁理

目前大气VOCs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离线技术和在线技术,其中离线技术指的是通过外部的各类监测仪表样本进行定期的人工抽查;在线监测指的是将监测设备安装固定在需要监测的设备上,通过不断的采样分析得到连续的监测结果。离线监测和在线监测通常都包括采样、预浓缩、分离和检测几个过程。

A、离线监测: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为主流

离线监测方面,空气中VOCs的采样方式可分为直接采样、有动力采样和被动式采样。样品预处理方法有溶剂解析法、固相微萃取法、低温预浓缩-热解析法等。分析VOCs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及最新发展的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法技术等。

图表25:VOCs离线监测主要步骤方法

资料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

GC-MS分析仪综合了色谱法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定性长处,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定性分析。由于监测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目前已经成为了VOCs监测中最常选用的方法,可以监测定总气态的甲烷有机物。由于要求分析的气体、液体、固体物在操作温度下是稳定的,且要求所分析的液体、固体气化温度不高于操作温度上限,使GC-MS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未来也有待进一步解决。

B、在线监测:未来发展方向,看好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监测法(GC-FID)

相比于离线监测的分析时间长、分析数据结果较为滞后的特点,在线监测具有效率高、预处理时间短、数据连续等优势,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给数据带来的误差。

VOCs在线监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监测法(GC-FID)、傅里叶红外法(FTIR)、光离子化监测法(PID)。GC-FID监测技术对大部分VOCs成分均有响应,并且是等碳响应,适合用于VOCs总量监测,也可通过更换色谱柱材料等方式实现特征成分的监测;FTIR监测技术因其光谱范围宽,可同时监测多种VOCs特征成分含量,响应速度快;PID监测技术通过对有机物成分进行紫外电离,监测其离子电流,从而分析有机物浓度。

图表26:主要VOCs在线监测技术对比

资料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FID监测方法几乎对所有的VOCs都能够响应,检测灵敏度比热导检测器高100-10000倍,检测限达10-13g/s,对温度不敏感,响应快,目前是气体色谱检测仪中对烃类(如丁烷,己烷)灵敏度最好的一种手段,广泛用于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和许多含炭化合物的检测。依据美国标准“Method25A”和欧洲标准“EN12619”的技术要求,规定固定污染源VOCs在线监测应采用GC-FID监测技术,采样探头、样品输送管路和分析仪中样品管路应采用120℃以上高温伴热,应选用抗腐蚀和惰性化的材料,以减少样品吸附。

C、我国VOCs监测发展现状和展望

我国VOCs监测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开展的VOCs监测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比较多样化,监测数据相对零散,目标化合物也不一致。由于VOCs工业源监测对象往往具有高温、高压、高浓度等特点,现有的监测设备多数无法满足直接进样分析的要求,目前已出台的VOCs监测技术导则针对的均为吸附剂采样,针对的目标化合物也仅为卤代烃和芳香烃化合物,难以反映监测区域VOCs的污染特征和状况,且需要设备多数来自进口。

图表27:已出台VOCs技术监测导则

资料来源:环保部,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

预计2015年底国家将出台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和控制的技术导则,涉及包装、印刷、石化、人造革、涂装等8个行业,用以规范、指导我国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的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和控制工作,形成对VOCs排放的全过程、所有环节的技术或者工艺进行规范和指导。未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推进VOCs在线监测将成为主流趋势,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监测法等在线监测方法也将面临很大空间。

通过互联网将监测设备与系统监控中心相结合形成VOCs监测综合解决方案也是未来污染源VOCs在线监测的发展趋势。以聚光科技山东金宇轮胎VOCs在线监测样板工程为例,金宇轮胎公司的VOC主要从密炼车间和硫化车间产生,根据环保局管理要求,密炼和硫化各选一个典型排口安装固定污染源VOC在线监测系统,其他排口通过治理设施过程监控系统判定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根据现场勘察和环境管理要求,在密炼车间和硫化车间各配套4个VOC排口,解决了监测过程中如何看清关键排放情况、如何掌握区域污染治理情况以及如何有效提高现场执法能力等难点。整个方案依托先进的物联网架构,由现场传感层、中间传输层和中心应用层构成,实现了污染监控、监管核查和工况核定三者的高效统一。

图表28:聚光科技山东金宇轮胎VOCs在线监测样板工程

1...2345678

编辑: 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