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周传斌:塑料垃圾梯次利用与降碳减污效益分析

时间: 2025-02-07 09:27

来源: 中国固废网

作者: 周传斌

广西生活垃圾填埋场修复治理案例

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修复治理中,挖出的塑料如何处理是一个难题,目前主要采用焚烧方式,但回收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周传斌课题组与企业合作,尝试对传统认为需要降级或焚烧处理的垃圾进行更高级别的回收利用。

填埋场挖出的塑料主要是PE薄膜塑料,是否可以通过热解处理制油、制气?周传斌团队在广西建立了一条50吨/天的分选塑料生产线,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周传斌介绍,该项目目前产出的热解油产率为23.72%,热解气产率为10.80%,炭黑产率为31.64%。后续在工艺线上,需要着重优化用少水低水的清洗手段,实现开挖垃圾的清洗,以及进一步优化提高产油产气效率并减少能耗和其他消耗。

03塑料垃圾资源化的降碳减污效益

通过对近三年收集整理的塑料垃圾资源化项目资料,周传斌基于生命周期的评价框架(LCA),对塑料垃圾资源化的降碳减污效益进行了评估,构建碳排放核算模型。

周传斌表示,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降级技术,重点研究了化学回收、物理回收、末端处理处置三类主要技术路线,做了13个城市塑料垃圾处理利用项目的案例分析。

37_4_1738890346.png?wx_fmt=png&from=appmsg

37_5_1738890346.png?wx_fmt=png&from=appmsg

研究发现,所有案例中塑料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都是负的,说明化学回收的材料都能够产生抵扣碳排放的效果。同时,不同塑料类型和回收技术的碳减排效果也存在差异,制纤维技术在几乎所有环境影响方面都表现最好,制片材紧随其后,然后是造粒和热解。

通过研究塑料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碳足迹与直接污染物排放协同关系发现,ET片材利用的碳减排-大气/水污染物排放协同度高,PET纤维利用、热解的碳-水污染物排放协同度高,塑料的再生利用行业在减碳的同时可能会排放更多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与加热、清洗等过程有紧密关系。因此,在推动塑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减污降碳的协同效益。

周传斌团队将核算结果放到中国全国水平上评估后发现,塑料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总的碳减排量在两千万吨左右,对国家碳减排贡献显著。同时,塑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减碳经济指标也较为优越,每吨二氧化碳的减排成本在31元到257元之间。

04塑料污染治理行业展望

目前,塑料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全球的议题。

展望未来,周传斌表示,塑料污染治理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竞争激烈,我们需要抢占先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东南亚地区(印度、柬埔寨、越南、印尼等)作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热点区域/海域,欧洲企业已响应市场需求行动起来,我国企业也应积极创新升级垃圾清理和分选装备,进入海外河海塑料污染清理市场。

高值塑料(PET/PP/PE平级)方面,需继续技术创新,产生规模化的更高值的产品,并形成区域中心,如福州覆盖周边地区的回收模式。低值塑料(食品软塑、外卖PP)方面,推行平级回收,末端处理处置设施向前端延伸,实现回收端与处理端的有机整合与深度闭环。

周传斌强调,塑料垃圾的技术创新和处理的实现还需要与减污-降碳这一国家的核心考核指标紧密联系起来。需进一步摸清塑料垃圾碳减排家底,主动对接碳市场并申报相关方法学,将塑料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更好地融入到碳交易市场中去。同时,还需加强清洗预处理和整个工艺节能等方面的基础创新研究,为实现塑料垃圾的高效利用和降碳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塑料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需要行业共同努力。




12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周传斌热文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周传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与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计划,美国耶鲁大学产业生态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城市生态代谢、有机废弃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老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浙江、江苏、河南等地开展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示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联合国UNEP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余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ste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武汉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国福特汽车环保奖等科技奖励。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