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刘建国谈垃圾分类:立德树人,行胜于言

时间: 2019-10-10 09:35

来源: 环境论评

作者: 周仕凭

从我国部分垃圾分类先进城市面临的困境来看,即使城市建成了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由于居民参与率低、准确性差,分类垃圾的品质也无法满足分类处理设施的要求,导致分类处理设施难以正常稳定运行并发挥应有效益,反过来又影响了居民源头分类的积极性,使垃圾分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死循环。只有居民不断提升垃圾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性,政府不断提升分类收运处理系统的匹配度和稳定性,两端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向而行,形成合力,才能走出垃圾分类的死循环。相对而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低、进度较快,而全民参与的难度较高、进度较慢,因而人人动手、全民参与成为尽快走出死循环、实现良性发展的突破口。

我所在的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响亮口号彰显了清华人的特质,激励无数清华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真刀实枪”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贡献。垃圾分类就是要做到“行胜于言”,就是要提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校园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亲自参与,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成为自然,就是“行胜于言”的生动实践。

学校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应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环境教育:学校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刘建国:学校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应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精度。相对而言,各级各类学校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组织严密,管理方便,环保公益社团活跃,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需要推动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固然千头万绪,但是没有哪一项工作能够像垃圾分类一样能够让全体师生员工都亲自参与其中,成为“美丽校园,美丽中国,我们都是行动者”的鲜活写照。

学校推动垃圾分类,必须与“育人”目标结合起来,赋予其“立德树人”的深刻含义。以垃圾分类为载体,推动师生公民教育、绿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师生个人文明水平。以垃圾分类为载体,推动校园“法治”“精治”“共治”,可以提升校园社会文明水平。以垃圾分类为载体,带动绿色教育、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可以提升校园生态文明水平。每个师生都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亲自动手参与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真正成为垃圾分类的行动者、建设者,而不是旁观者、批评者,在推动垃圾分类这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着力推动的“关键小事”中发挥师生群体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

1570671076506455.png

刘建国教授参加北京卫视“春 妮的周末时光”传播垃圾分类 理念与知识

垃圾分类乃举手之劳但难在坚持

环境教育:说到“行胜于言”,您在垃圾分类科普教育方面不遗余力,但您自己在家做垃圾分类吗?具体是怎么分类的呢?

刘建国:垃圾分类乃举手之劳但难在坚持。我个人从 2006 年搬新家后开始做垃圾分类,到现在已经十余年了,一直在坚持,不管楼下有没有配备分类垃圾桶,更不管有没有“先分后混”,因为我始终认为,垃圾分类投放是我们作为垃圾产生者应尽的责任,我们产生垃圾在先,应该先后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名正言顺地要求后端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而且垃圾分类实际上是一个习惯问题,习惯的养成绝非朝夕之功,需要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将垃圾分类了,避免了不同垃圾组分之间的交叉污染,至少可以给城市中还广泛存在的拾荒者提供一些方便,他们分拣出可回收物更容易了,分拣出的可回收物品质也更高了,对环境保护和公益民生也有一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我作为家长,给孩子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孩子自然而然也就跟着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我们总在讲“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如果大人不带头积极参与做出表率,娃娃长大了依然没有养成习惯,又会寄希望于他们的娃娃,一代又一代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垃圾分类永无成功之日,社会文明水平也不可能提高。

毫无疑问,我长期坚持亲自参与垃圾分类,个体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再加上长期专业从事垃圾处理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一系列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研究项目,专业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个人实践经验与专业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辅之以“理工男” 在系统思维、科学方法、国际视野方面的优势,让我对垃圾分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体会、更独到的见解。对个人而言,垃圾分类实际上就是举手之劳,本身没有技术门槛,也不需要额外花费时间,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长期坚持确实不容易做到。一旦坚持下来了,就会成为良好的习惯,成为我们“素质”的一部分,折射出我们个人以及社会的文明水平。

1570671110484571.png

刘建国教授应邀参加全国政 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并作为专 家发言

说到具体的分类方法,我可以介绍一下我的经验。垃圾的种类固然不胜枚举,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产生的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样、那么复杂。目前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都有比较具体的垃圾分类名录,只要留心看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大部分垃圾的类别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根本没有到考验我们智商的水平。塑料瓶、易拉罐、纸箱纸盒纸袋、废旧报纸杂志、玻璃容器、废旧金属、废旧衣物等,属于可回收物。有售卖废品习惯的,可以直接售卖;没有售卖废品习惯的,可以将废纸箱或塑料袋本身当成一个可回收物收纳容器,定期投放到垃圾桶站即可。还有一类是有害垃圾,主要包括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日光灯管、充电电池、杀虫剂等,这类废物只是偶尔产生,产量很小,而且可以存储,在家累积存储一段时间,投放到专门的收集容器即可。有的社区还没有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可以暂时投放到其他垃圾桶。这两类除外,家里面实际上只需要配备两个垃圾桶,一个装厨余垃圾,主要就是菜帮菜叶、剩菜剩饭、瓜果皮核、茶叶咖啡残渣等,另外一个装其他垃圾,主要包括散碎包装、污损纸巾、清扫尘垢、卫生用品等。只要配备了这两个垃圾桶,投放时“条件反射”分别投放即可,根本不需要额外花费时间。

为降低分类投放难度,避免大家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徒耗精力,有一个原则大家可以记住:暂时不清楚所属类别的可以先按其他垃圾投放!因为与其他垃圾对接的处理设施是焚烧发电厂或卫生填埋场,本来就是容错能力较强的混合垃圾处理设施。

归根到底,垃圾分类投放是我们作为垃圾产生者、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如果我们不愿意参与垃圾分类,可以找到无数个借口;如果我们愿意参与分类,则只需要一个理由,那就是责任。你怎样,中国的垃圾分类便怎样。


12

编辑: 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